摘要: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着课程资源不足,学生读图能力差等问题,本文试述如何进一步提高地理课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对策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课程资源缺乏。
好多学校地理教学资源相当缺乏,课堂辅助教学单一,没有相关资料、图片、教具、更谈不上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显得单调。例如在教学“南北气温差异”时,如有南、北的冬夏季节气候景观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感受到在相同季节南北气候差异,从而得出南北方的温差,使学生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再如教学“地球运动”这一节内容时,由于没有“三球仪”教具进行演示,无论教师怎么讲,学生对地球两种运动形式似懂非懂,如果有教具,通过演示、观察、思考,学生很快归纳出运动规律。
2、忽视了地理教学基本理念的落实。
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理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及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这一理念,因为这些基本理念涉及到初中地理课教什么内容、怎么教、如何评价等问题。并且大多数学校根本就没有配备相应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对于地理而言,着眼点是不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地理学,而应该是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及地理观点,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学习能力及现代公民基本的地理素养。例如在教学“地形与地势”一节内容时,讲述四大高原时,课本呈现不同景观图片,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就应当配合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古高原的畜牧业、青藏高原的牦牛和云贵高原的梯田这些图片启发学生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不同影响,以及人类是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协调发展。再如“气候复杂多样性”这一节内容,就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应启发学生不同的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到人们是如何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服务于生活的,从而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学生感觉地理就在我们身边,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这样学生学习地理就会有很大的兴趣。
3、忽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教学重要的工具、特殊的语言,好多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是通过地图上表现出来的,因此初中地理教学要重视学生读图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从图中提取信息,熟练地掌握地图语言和能运用地图语言。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先引导学生从看懂地图到熟悉地图,再由熟悉地图到能分析、运用地图,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这一过程对于地理形象思维和地理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掌握独立运用地图册和课本地图的技能,培养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识记,并根据地图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讲授“南北气温差异”这一节内容,在读图时要把握这样几个要点:其一,根据图例读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能让学生概括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其二,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以及分析其分布的因素;其三,根据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其四,让学生阅读南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特点,熟练掌握了1月份等温线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以上方法阅读7月份等温线图,总结7月气温分布特点,从而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而有的教师是一带而过,学生对这一节课重点内容没有很好地理解,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怎么读图,希望今后地理教师要注意这方面的培养。
二、如何提高当前初中地理教学效率与质量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在新的世纪,我们每个地理教育工作者不能再向以前哪样只注重课内而轻视课外,也不能只注重知识的输入而轻视能力的培养。否则,把考试内容练了又练,考了又考,资料如山,题目如海,学生不堪重负。
在教学中,我们应立足学校教育,密切联系社会和家庭,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在师德、师爱、师识、师艺方面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淡化功名利禄,提倡奉献,学习好、掌握好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进行知识更新,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教育观念,适应新的课程设置,适应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这是教好课的重要一环。
2、实施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探究、讨论、交流等,通过自己获取的或教师教给的方法思路,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具有教学过程开放、获取知识自主、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目的性明确、客观真实、活动过程动态、探究结果多元等特点。对于开放式的地理教学特别适用,尤其是主题式教学内容如“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运用”、“水土流失的形成与治理”、“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交通条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地理案例的内容可以是典型事例、生活实例、热点问题,也可以是情境资料、现实刺激等。案例教学的基本步骤是:展示案例,阅读感知(教师导入主题后,通过发放文字材料、播放录音、生动描述、多媒体呈现、学生表演、利用现时的刺激或现有的环境制造等方式把案例展示给学生,学生阅读或感受)----问题设置,自主探究(教师设疑问难,学生剖析解惑)----小组讨论,完善共享(学生个人分析获得初步见解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探究)----班级交流,合作互补(学习小组代表积极参与交流,互通有无,最后达成共识)----总结评价,能力提升(师生总结评价,提升学生再次遇到类似地理问题或现象时的分析、解决的经验与能力)。案例教学,缩短了地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知识的重新建构。案例教学,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
三、结语
初中地理课程内容全面,知识广泛,对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祖国、认识乡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从而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因此,加强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势在必行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康金火. 初中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 教育评论, 2000, (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