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是应新课程纲要而生的新生教学模式与手段,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实施,其间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体现了现阶段有限的教学方法与日益提高的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本文在分析了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了整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对整合进行进一步完善。
关键字:整合;信息技术;教学;新课改
一、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所谓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估等活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培养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人才。中学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中学乃至大学阶段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尽可能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中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是必要且可行的。
(一)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教育部颁布实施了针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纲要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的劳动力需求发展方向也从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输出的主要机构,肩负着提高人才质量,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任,也要转变现有的教学方式来适应劳动力需求发展方向的转变。信息技术作为当今时代进步与发展的科技主力军,是提高我国教育工作科技含量的主要技术,所以,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力度是当今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非常必要的。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整合不但能创新教学模式与手段,且能革新现有的教学环境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固有教学结构,是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整体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可行性
随着素质教育倡导力度的加大,以及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目前的教育业急需构建一种新的教学环境来变革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而改变现有的局限的教学结构。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后呈现的情景教学能够更加直观的把抽象、分散、模糊、固有的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眼前,并且通过具有感知性和趣味性的方式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营造了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并富有情感色彩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利用功能强大的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二维或三维的图片、flash、短片等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积极的进行学习探索。而以往的一些传统教学方法难于讲授明白的知识点,通过信息技术也可以清晰的表达出来,使学习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实施中的问题
(一)教师观念上的问题
变革的根源在于观念的转变,因此在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接受这种整合的理念,还要求在头脑中形成固定的自有的整合观念。然而实践中,教师难免受制于传统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在潜意识中已形成了思维定势,进而影响教学实践,使得整合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二)学生适应性上的问题
整合中形成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学习,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辅助、启发和解惑的作用。而现实中的问题是,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习惯于被动的思考和学习,不具有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三)教学评价上的问题
实施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整合实施下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动态的,具有过程性的,然而实际中却依然需要采用考试模式,以最终的分数来衡量教学的成败,所以现行的教学评价方法是不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整合的理念的。
三、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
(一)加固教师的整合教育理念,加强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整合的教育理念,仔细研磨整合理念的宗旨及其目的,将整合理念进入贯彻到课例中,再在教学中体会变革和整合的意义,将整合的教育理念转变成为自己的观念,进而更加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的教授。同时,教师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习进行自我水平的提高,不但要提高学科素养,还要加强对教学相关信息技术的学习,为整合教学的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计划的设计要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每一个教学步骤都要考虑其与前后环节的连贯性,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注意合理、适度,不能造成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信息技术本身的“喧宾夺主”现象。同时要考虑各个层面的学生的不同情况,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提出的问题要合理,不能超出学生现阶段的理解范围,问题过难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过易会使得学生失去积极思考的动力。要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全方位的感知,积极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使课堂气氛活泼有序,张弛有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实施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坚持以人为本
整合教学的评价结果既应该有定量的数据,也应该有定性的、描述性的、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人性化的结论。定量的数据只能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部分反映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它却难以检测现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表现情况。定量评价主要是通过作业或测验的形式进行。而定性的、描述的评价结果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在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例如可以建立相应的定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才能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
四、结语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目的是提高中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整体教学目标。作为肩负国家未来人才培育重任的教育工作者,应当致力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学工作的发展与进步,完成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