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究竟如何让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理解。
一、贴近生活,体会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身边的数学尤为重要。紧扣教材,针对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选择加工问题情景,提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假设和猜想,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对于创设的问题,由于学生想要解决,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数学的兴趣就应运而生。
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这一内容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凑整、取整”。比如579+97=?既可以579+97=579+100-3,也可以579+97=576+(3+97),而对579-97=?既可以579-97=579-100+3,也可以579-97=100-97+479。这些都是与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经验相联系的。爸爸买饮水机用了579元,买了一件衣服用了97元,问一共用了多少钱?如果衣服用了100元,就用了579+100,可衣服比100元少了3元,所以要579+100-3;或者妈妈带了579元,买东西用了97元,还剩多少钱?妈妈可能会拿一张百元钞票,而留下479元,付了97 元,应找回3元,所以有579-97=100-97+479=482元。
二、联系生活中的数字,感受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只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的整合到一块,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非常有趣的,也是非常有用的。”从而增加了立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重量:面饼+配料90克,面饼85克,从而知道包装袋重和配料重5克。不同的方便面厂家,生产的方便面的重量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各不相同,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等实际问题。
在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后,我拿出了一瓶插花,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花组成了哪些图形?当然,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在图形变换中欣赏数学的美,从而意识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留心观察,敢于质疑、大胆探索去获取知识,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印证和补充,又是一种对生活的适应。
三、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数学
1、利用身边事物,探究数学问题
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我们要善于捕捉,尽量提供,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主动探究数学规律。例如:我在教学“元、角、分”时,在课堂上设计“生活剧”:我让一名学生到“商店”买4支铅笔,“售货员”告诉他一支铅笔3角2分钱,学生拿出2元钱,让“售货员”准确地找给零钱。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对元、角、分有了充分的认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计算。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生活。
2、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关键是理解什么是循环,可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循环现象来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录像。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从四季的更换、周而复始,获得了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接着,老师启发说:“像这样的事例,你们还能举出一些吗?”有的学生说:“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边落下,第二天又从东方升起……,无穷无尽。”有的学生说:“每个星期,星期一、星期二……到星期日,过了星期日又是星期一、二、三……,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教师接着说:“那么,数学中有没有‘循环’现象呢?请同学试算:(1)21÷22,(2)1÷3,(3)0.5÷0.9。在计算和讨论中,学生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含义,生活中的知识为循环小数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与生活现实结合,应用数学
1、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例如,在教学:“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的实践活动课中,事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们都喜欢什么节目,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学生比家长更喜欢挑战。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回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过程。
2、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3、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教学“ 步测和目测”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