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信息工具日益发达,信息化教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趋势。近几年 “互联网+”在我国迅速发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已成为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关注的焦点。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要求,我国很多高校已经为信息化教学改革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包括逐步完成教务管理自动化、课程教学网络化、教学环境模拟化、教学手段信息化等硬件平台的建设。但网络工具运用只是发挥教育功能的载体,而教育的核心仍然是教学过程。
因此,我国大学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师价值观培育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更要将转变教育理念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使价值观教学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吻合的基础上,探索出与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新特点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培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本文将从宏观的思政课教育理念到微观具体操作三个层面对信息教学环节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提出思考点和建议。
一、以“求实育爱”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出发点
当今的大学生,由于成长在和平环境,虽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比较认同,但是经过课堂调查,当将核心价值观与所有价值观排在第一位的是对于家庭生活幸福的渴望。
(一)求实
追求真理是年轻人的天性,但传统的灌输教育扼杀了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意愿,造成了大学生对思政教育课程的反感。同时,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及实践环节的缺乏使价值观培育中大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大学精神的弘扬,使大学思政课教育流于形式。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教育也应该践行这一思想路线,以求实精神的发扬作为为价值观培育的基本出发点,培养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大学生。
在具体做法中,大学思政课教学中应以思辨精神的培育为核心,思政课教师不只是灌输知识,而应该运用教学的艺术---对学生进行激励、鼓舞和唤醒。培养出能够运用辩证思维、掌握认识问题的方法对身边的复杂事物和现象进行反思,寻找真理,使自己的人生充满智慧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培育马克思主义接班人的社会主义大学中的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应该探索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与时俱进的对教育的对象进行全面的了解,找到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传授给学生的切入点,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内化、外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育爱
发达国家在价值观教育方法上运用上结合了心理学和政治学,更加注重人性的发展和人在接受价值观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例如:美国从贴近生活与实际进行符合美国价值观的教育。美国的政治教育中注重信息化过程中人的创造性的培育、信息化深入教学核心、关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日本职业学校道德教育中心是培养适合21世纪社会生活道德意识的日本人:关于自身方面的内容、关于和他人的关系、关于和自然以及崇高事物的关系、关于和集体以及社会的关系;新加坡的职业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强调认真做事、团队合作、勇于创新、诚实待人、顾全大局与不断进取。
因此,我国的大学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应该借鉴这种更人性化的方式,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结合大学生的新特点,提出能够在生活中去践行的更具体做法的词汇,大学思政课教师运用这些词语、用爱心来引导大学生从自我的行为约束开始践行,潜移默化培育学生的社会奉献意识、团体合作观念、爱国敬业等行为,身体力行的来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念。
二、教学设计是教学的核心环节
信息化教学设计要体现信息化教学的五大特性:目标的多元性、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独特性、反愤的及时性、技术的支撑性。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要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引导学生参与目标的拟定与修订。
教学设计是信息化教学中最为核心的环节,大学思政课教学设计的水平决定了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内容的设计是否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决定了能否让学生在一个多小时的学习时间内不溜号、设计的技巧和掌控决定了能否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用心程度。但是,教学设计没有固定模式。教学设计因教学目标、教学对象、院校物质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因校而异”的进行个性化设计。因此,教学设计会随着学生和专业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有所不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主要发挥的是主导作用,教师应与时俱进根据教学对象与教学目标变化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进行不同内容的设计和应对。信息化时代对大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需要继续学习和培养。
三、加大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力度
信息化教学中对大学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障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应该提高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力度。美国为了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实际效果,加大了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与培训、分布式学习和教学是美国高校信息化发展最为关注的两大战略议题之一,在资金支持上加大了力度。目前,我国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力度不大、培训内容单一。信息化教学除了要培训教师学习各种多媒体工具的使用,还需将信息化教学工具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教育部门可以将比较好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推广和培训。同时,还应该对不同性格、不同理论水平、不同的教学风格的教师在教学技能上进行个性指导。
四、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
信息化工具具有强大的功能,这可以使思政课教学从教学管理到考试整个过程进行形成精确的数据支撑。例如:对学生的出勤、考试的监管;对教师教学的效果评价管理、教学管理过程进行评估。但是考核制度还要人性化,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设置,更要以人文本,以激励为主,才能既发挥信息化工具的高效率,又能够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已经改变了过去“一根粉笔和一块黑板进行教学”的时代,而信息化工具的使用也不是僵化的。作为大学精神的传承,大学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将价值观教育进行的更加生动、更有说服力,使马克思主义真理内化于学生的内心,外化于学生的人生之路,站稳马克思主义意识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