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应用题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难点,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应用题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去探索,下面我就把自己的做法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激发、兴趣、诱发、生活。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应用题教学,它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应用题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对此,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发现了一个小秘诀:要想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就应该做到导入能引趣,解题重说理,应用讲实效。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应用题教学需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去理解应用题,在游戏中解决应用题”,因此,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对应用题产生兴趣,让应用题不再是学生的一种负担,是一种享受。在应用题中,根据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动的特点,采用“观察——游戏”的教学模式。根据低年级应用题的内容,让学生假想参观激趣入境,通过观察,理解,应用题的内容,让学生始终以参观者的角色在校园里观看,如:教师宿舍楼有几层,每一层有多少间?一共是几间?有多少棵柳树,有多少棵杨树?一共是多少棵?我们班有女生几人,男生几人,一共有多少人等,让学生自己表达应用题的产生和解决应用题的过程,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掌握,巩固应用题的解决过程,寓教于乐诱发学生对应用题的兴趣。
二、巧用直观,激发学习兴趣
“应用题教学要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理解应用题和生活结合起来,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图片、实物等,化抽象的为具体生动的。”如 “我家有3个大人,2个小孩,一共有几人;我有6支铅笔,又买来2支铅笔,一共有8支铅笔;投影一只小猴子正在玩皮球,又来两只小猴子,一共有了3只小猴子。”采用直观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抽象的化为形象的,让学生在解应用题中激发了学生学应用题的兴趣。
三、教给方法,巩固学习兴趣
教学是以动态呈现出,而结果则以静态呈现出,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中,为了让学生都想学,都会学,在应用题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解决应用题的方法与规律,巩固学生学习兴趣。如:1、小明第一次吃了2个苹果,第二次吃了3个苹果,一共吃了几个苹果?这道应用题在理解的过程时,我们要抓住“一共”这个词。2、电线上站着3只小鸟,飞走了2只,还剩几只?这时我们要理解“还剩”这个词,然后看问什么问题。又如:有三组同学跳绳,每3个一组,一共有多少人?教同学们可以这样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可以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又如: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等的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来作。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会口算、笔算;让学生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算比较简单;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除法算式来作。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加、减、乘、除应用题的方法,并进行操作活动,从而激发了学生学应用题的兴趣。
四、解题重说理
一道应用题的解答是否正确,往往牵涉到解题的思维是否清晰,而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过程就是人大脑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人认为,只要学生能根据题中数字列出算式,就算掌握了这道题的解题方法,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我认为:在解答应用题时学生不但要会列式,更要重视思维过程中的说理,因为“语言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往往需要用语言来表述。举个具体的例子,教学应用题:“图书馆买来新书240本,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上放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时。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列式解题,而是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在头脑中想一想解题思路,然后练习说出来: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解决“平均每层放多少本?”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有多少层”和“共有多少本书”。“这道题‘有多少层’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应先算‘有多少层’,列式是:4×3=12(层),只要学生能找到这个解题关键,整道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把思路说出来,一方面能使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另一方面从“老师引导说”到“学生自己说”,逐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活跃性。
我想,坚持用这种方法来实践应用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久而久之,养成了良好的解题习惯,学生解答相类似问题,在心理上就会有一种优势感,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了。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和解题技能有很大的帮助。
五、实践应用,体现自信
应用是巩固新知、发展能力的环节,也是学生对应用题产生兴趣的最终体现。要想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变“齐步走”为“独立走”,练习的设计就要有针对性、层次性,使学生在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信,产生情感的共鸣。
比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后,我设计了相应的阶梯式的练习。
⑴第一层次。(补充问题)
一列火车4小时行驶280千米 ?
⑵第二层次。(直接解答)
一列火车4小时行驶280千米,照这样计算,这列火车行驶12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⑶第三层次。(补充条件或问题)
①3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72米。照这样计算,用15天,(补充条件)
②一个农具厂10天生产45个玩具熊猫,照这样计算,A ,B(补充问题)
③王师傅5天能生产45个玩具熊猫,照这样计算,A ,B(补充条件A,补充问题B)
设计这样的练习,既从基本知识点入手,又能及时运用新知识,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解答,乐意参与。尤其对下层生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练习,培养他们解题的兴趣,增添解题的信心。每天通过解题式的练习,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只有坚定的信心,浓厚的兴趣,再难的应用题也会变得有“味”易学的。
总之,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应用题的内容、特点,设计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如何去理解、解决问题,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应用题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