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的课堂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论。笔者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的认识,以及课堂教学中怎样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论点浅谈经验与体会。
【关键字】教师 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
新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鼓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解剖学习的探索过程中,感受到学习解剖的乐趣。新课堂要求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现就如何在新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浅谈一些我的经验、体会。
1. 充分认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新课堂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所以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则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2. 如何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是说教师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事实上教师是全部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没有了教师学生主体地位何以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2.1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中要做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其主体地位必须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1)变一言堂为多言堂,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成为师生沟通的场所。(2)课堂时间应由教师主要使用变为学生主要使用,这样学生才能充分思考、探索、讨论,才能解决新问题。(3)变陈述式教学为论述式教学。陈述式教学虽然能直观、简洁、快速的向学生传输知识,但无法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体现不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论述式教学则是在抓住知识重点,难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师生共同论述,形成新知识。这样能开阔学生视野,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
2.2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因此备课不能单纯以教材知识为对象,而是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和能力水平,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实行满堂灌,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忽视学生主动探索的感受,而是要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解剖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比被动学习的效果会好得多,学生会非常快乐的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教师也教的非常开心,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么所需要的。
2.3引导学生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自己处于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认识并不深,依然习惯上依赖教师。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使他们了解老师是帮助、引导、纠正他们形成新知识的合作者。
2.4在新课堂中,要多鼓励学生质疑,甚至容许学生异想天开。不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不应嘲笑他们,而应认真解答。同时还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摆脱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重组,从而产生创造新的新发现,新设想,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新课程改革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论,使学生从被动的厌学变为积极主动的乐学,这样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