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讲究表明:人的素质构成大体可分为基础层次和伦理道德层次,其中伦理道德层次是人材素质的最高层次,对于个人来说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生活目标。没有明确的人生方向,一个人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智慧难以发挥其积极作用,这就要求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德育必须摆在首要位置。中共中央向全国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和改革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再次指明了道德建设在学校教育中的重大意义。学校是育人的阵地,挖掘德育资源,丰富德育内容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追求,本人结合数学教学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以数学发明和数学发现的人和史料作为育人资源,培养学生执著探索不断进取的治学精神和爱国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是每个青少年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数学的历史和成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刘微的“割圆术”,李治与“天元术”,秦九韶与“大衍求一术”。还有国外的欧拉与“七桥问题”,左里斯与“四色猜想”等。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为了求得精确的圆周率,先算出圆内接正六边形的边长,然后将边数一倍倍地增加,最后算出圆内接正12288边形的边长。他得出的圆周率的数值,比欧洲得出同样的结果早1000多年,这在当时的条件下实是一项惊人之举。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各方面条件都极差的条件下,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以满腔的热情,一方面带领青年数学工作者积极进行数学研究,另一方面又努力创造条件,把数学成果应用到祖国建设的实践中去,他不辞劳苦,亲自下厂下乡,为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爱国不是一个口号,它有着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内容,数学前辈的执着精神,献身精神,正是我们教育学生的巨大资源,数学家陈景润痴谜数学,潜心钻研,以惊人的毅力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因此,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教育我们的学生在校热爱学习,诚实做人,走上社会热爱工作岗位,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把前辈的精神作为动力。一项调查表明,最崇拜、最羡慕科学家、教授、知识渊搏的人占调查总数92.7%,因此数学教学中有机地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和最新研究成果会对学生起到一种激励作用。
二、挖掘教材的人文素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现行教材中数学与国防、数学与交通,数学与通讯,以及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密切相关,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让学生去尽情领略数学带给人的便捷的同时,增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如反映交通建设成就的立交桥弧度计算,反映农村医保水平的患者医保费的结算,体现我国航天技术水平的神舟飞船速度计算,以及反映市场经济的商品进价、售价、打折价、利润的计算。还有企业经济决策,环境与生存等。例:南方A市欲将一些容易变质的水果运往B市销售,共有飞机、火车、汽车三种运输方式,现只可选择其中的一种,各种运输方式的主要参考数据如表所示: 运输工具 途中速度
(千米/时) 途中费用
(元/千米) 装卸费
(元 ) 装卸时间
(小时) 飞机 200 16 1000 2 火车 100 4 2000 4 汽车 50 8 1000 2 若这批水果在运输(包括装卸)过程中的损耗为200元/小时,记A。B两市间的距离为x千米。
⑴如果用W1、W2、W3分别表示使用飞机、火车、汽车运输时的总支出费用(包括损耗),求W1、W2、W3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
⑵应采用哪种运输方式,才能使运输时的总支出费用最低?
在这种以经济决策问题背景的数学中,题目首先以浓厚的时代气息吸引了学生,其次把初中阶段的不等式、函数等数学知识及比较、分类的数学思想有机地结合,马上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信心与责任感,因为这样的数学教学,能把数学与人文有机地融合;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可引发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激发了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责任感。
在学完“统计初步”这一章后,可以设计研讨课题:“低碳与人的生存的社会调查”。
通过指导学生作调查报告,让他们把所学的统计学初步知识用于实践,从而让他们进一步明确数学就在身边,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而且培养了相互间的合作精神,也懂得环境好坏影响着人的生存、社会可持续发展。经过这样的研讨活动,学生的人文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同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日益浓厚。
三、结合数学自身内在的辩证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数学自身充满了矛盾、运动和变化,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代数中的基本运算加和减、乘和除,乘方和开方,微分和积分等它们中的每一对,本是互相对立的,然而引进负数后,加和减可以互相转化,包含加减的式子统一成代数和的形式。引进分数指数以后,乘方和开方可以互相转化,包含乘方和开方的式子可以统一为幂的形式,这些都深刻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又如两圆的位置关系,当圆心距的大小发生变化时,可以引起质的变化,即两圆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这也反映了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因此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又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反复体验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绝对与相对,静止与运动,特殊与一般,量变与质变,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从小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四、抓住数学教材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但很有趣,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苏联学者茹可夫斯基也说:“数学里面有象诗画那样美丽的境界。”
数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以数学概念为例,就闪烁着美的风采,严谨准确,精确恰当,体现语言美;前呼后应,成对出现,体现对称美;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实真美和科学美;表达一个数学概念需要语言、图形、数学符号三者有机结合,一方面显示了数学现象的绚丽多姿,另一方面又体现了数学概念的整体和谐统一之美。
挖掘教材美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就是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感受和发现,表现和创造数学美的能力。
例如,使学生从精炼准确、简明深刻,富有说服力和美感性的数学语言中感受和发现数学美,并通过提高自己的书面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和发现数学美,并通过优化自己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从工整规范的图形和和谐有序的式子中感受和发现数学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