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新形势下的体育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得到改变,课堂教学越来越有利于学生成长,但是也存在一种现象:有的孩子竟在二十分钟的升旗仪式上晕倒,军训晕倒现象时有发生,青少年孩子的体质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忧。最让人忧虑的,许多学生缺乏志气、毅力,缺乏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由此看来,我们的体育课堂需要改变的很多,如何让学生恢复好动的天性,让体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课堂。
为了适应时代的呼唤,为了无愧于这些学生,为了体育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我们体育工作者有必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理想的课堂。
一、认识和理解理想的课堂教学。
本课题所指的“理想课堂”具有以下几层含义:第一.理想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是民主、平等、快乐的课堂;第二.理想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第三.理想的课堂是发展的课堂,发展的课堂是智慧、多元、个性的课堂。
理想课堂教学的内涵: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理论认为,理想的课堂应该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气氛,应该由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结合,因材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
二、理想体育课堂教学的构建
1、教学内容的整合化和精选化。
《课程标准》也指出:教材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并从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因此我们要树立淡化体育课程竞技化,淡化技能教学的意识,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运动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扬弃,精选和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爱好、需要和学校的实际,开发和利用好当地体育课程资源,开设学生喜闻乐见和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如健美操、定向运动等体育项目,切实的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孔子也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能否通过体育课堂教学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是保证课堂教学的理想能否实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
2、课堂教学的层次化和具体化。
我们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独特性意味着差异性,他们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具体化、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才能认定目标,集中注意力,进行有的放矢的、切实有效的学习,才能避免学习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3、课堂教学的反思要系统化。
教学之后的反思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我们要经常静心反思: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问题的提出是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是否有价值?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如果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如果我们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灵感,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就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才能使体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课堂。
4、课堂教学氛围的民主化、和谐化。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采取与学生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那么,也势必会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学生心目中理想的体育课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既定而又复杂的存在状态,影响它的因素很多,如兴趣培养、方法灵活、突出主题、鼓励创造、因材施教、情境展开等。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减少厌学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让体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升,《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的分层分析》 2001、3。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