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教师的反思是同课异构活动开展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 。广大农村的教师们在教学反思时还存在着种种的问题。学校要创设氛围,为搭造教师展示反思的舞台,要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
关键词:同课异构 教学反思 加强 不喜欢写反思 培养
“同课异构”是一种新型的校本教研活动,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比赛,是为了相互交流,就是要进行比较式研讨,在比较中促进教师的个性的积极发展,拓宽听课者的教学思路,创设自觉进行教学研讨的氛围,促进执教者的自我反思。要想取得“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最大效益, “同课异构”要突出听课、评课后的反思和“二度教学设计。因而教师的反思是同课异构活动开展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 。
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无论一堂课设计得再精心,在具体实施以后,总有这样那样的纰漏,会出现很多教学问题。对于每堂课上出现的问题。一个教师如果能够进行思考、分析和总结,就能够使自己成为教学的主人,并能够从经常性的教学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获得理性的升华。波斯纳的教师成长公式为我们揭示了经验和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钟启泉教授指出: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自我反思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对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培养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学者的自我察觉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随着同课异构活动的不断推进,广大学校、教师对于教学反思已经越来越重视。然而,并不是每一位教师对于教学反思都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在现今的教学实践中,广大农村的教师们在教学反思时还存在着种种的问题。比如:
不知什么是反思;不愿意反思;缺乏反思的能力;
课后反思形式主义,课后反思不深刻,没有及时地记下备课过程中生成的那些有价值的问题,也没有对其中的某个环节提出改进方案和解决措施,这样的课后反思是没有针对性和参考价值的,反思效果低效,甚致无效;反思时重视教学方法,轻教育观念;优势方面写得多,不足之处挖掘得少。
教师为什么不喜欢写反思呢?
一、主要原因,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没有认识到教学反思的必要性,缺少反思的意识。认为写不写教学反思,没什么用,不写反思,我们一样能把课上好。过去的备课主要是备目标、备教材、备重点、备过程、备板书,而现在又增加了反思的环节。他们在思想上有抵触情绪,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浪费时间,所以写反思也是应付领导检查。
二、教师们没有时间写反思。一线的教师确实负担很重,尤其是班主任,即要备课,又要管理班级,批改作业,学校的活动太多了。忙于应付各种检查、“考试”,还有年复一年的公开课、观摩课等等。有时连课都备不完,怎么有时间静下心来写反思?
三、写反思是件辛苦的事,反思是一种“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缺乏较强的责任感和较好的意志品质的人往往望而却步。
四、缺少反思的氛围。很多学校的教育科研只是在形式上搞得轰轰烈烈,做表面文章、搞短期行为、急功近利等做法,没有形成鼓励教师反思的氛围。
怎么引导教师由不愿意写到愿意写,由不会写到会写,由要求写到自觉写,把反思看成是教学的重要历程,是教师教学生活的必然需要呢?笔者认为,还要经历一段思想认识的过程。一开始关键还在学校能否创设氛围,为搭造教师展示反思的舞台。要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
1、学校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首先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讲政治、讲学习、讲奉献是不可丢失的职业道德。其次,要增强教师教学的责任感。再次,要让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对促进课改的重要性,充分认识 到“没有反思,便没有感悟,没有感悟,便不能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反思不是可写不可写的问题,而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有了反思,才有长进。
2、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学反思,把反思看成是教师成长的必然历程,是教师自身培训和推行新课程的重要举措。从教学管理上,学校要重点检查反思环节。要求教师在每单元选择一两个典型的案例,写出自己的成败与得失,并且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让教师在年组内交流,优秀案例汇报到学校,学校每年要召开经验交流会,并表奖优秀反思案例。要拿出典型的案例分析,学校定期对教师培训,引导教师怎么样写反思。
3、学校对反思的既要求质量又要求数量。课课都反思,显然是完不成任务的,那么可以要求教师每周写出一两个反思。反思必须要谈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学校要保证教师的备课时间;学校要优化备课环节,优化出时间,把精力放在教后反思上。
4、学校要设立“同课异构”活动制度,注重利用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提供反思的机会,强化了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
营造氛围、创造机会,说到底仍然是外在因素起作用。如何让自主、主动的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归根到底要使教师明白反思实践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尝到反思实践的甜头。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加强反思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1、教师只有从自己最熟悉和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开展课题研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与反思。课题研究使教师能有系统的反思;课题的引领能使你的反思由开始的任务化行为逐渐变成自觉的行为。
2、教师要与专家、同事合作,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教师的反思也是如此。教师的反思必须在群体活动之中进行,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在讨论交流中得到启发,达到群体素质共同提高的目的。
3、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对行为的反思需要以理论为指导,缺乏理论指导的反思只能是粗浅的反思。
4、教师勤思多记,及时提炼反思的成果。一些反思往往是教师思维火花的闪烁,只有及时捕捉,并加以深化,才可能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长期坚持,教师作为研究者,才会成为反思型教师,适应时代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