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有首诗写得好:“如果你是小鸟,那我愿作蓝天,给你提供展翅翱翔的天空;如果你是探险者,那我就是导游,领你渡过荆棘丛生的险滩......” ――――题记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聆听着新课改的呐喊,一场课堂教学的革命正在齐鲁大地兴起。“向45分钟要质量”,“改变课堂教学”的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作为教师,应该何去何从,是变,还是不变,是顺应时代潮流,还是固守传统模式,的确把教师推向了二难境地,推向了选择的十字路口。在这里,我只想谈一谈自己的浅见。
一.政治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转变的教学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进而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目标:帮助学生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宗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学会做人。升华思想政治课的生命:理论联系实际。正如前苏联一位教育家说过的那样,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学生极易受到伤害的心,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二.政治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育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来。如何实现这样的境界呢?
1.学会赞美学生。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教师只有适时、适度地赞美学生,才会让学生的心里充满阳光,充满希望,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底流出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
2.学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的时候,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错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美元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开始了一边学习一边打工的艰苦生活,终于在一年里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位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里根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可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对于成就学生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
3.学会给学生制订长远的目标。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人目标模糊;10℅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及职业分布十分有意思。那些占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始终在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短期目标不断被实现,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其中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27﹪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所以思想家爱默生才说:“一个朝着自己目标永远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实际上学生一生的根基都可以追溯到他的中学时代,追溯到那短暂而又充满好奇的美好时光。
4.学会启发、点拨学生。正如一位教育官员所说的那样:“把3乘以5等于15直接告诉学生的不算教师,能够问学生3乘以5等于几的才有点教师的味道。”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条件相同的两个班级中,他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教同一篇课文。甲班完全由教师教授,乙班由学生自渎、思考、讨论。一个学期以后,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对两班学生同时进行测验,结果乙班的优秀答卷占70﹪而甲班仅占38﹪,尤其是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准确程度和对有些问题的理解程度,乙班远远超过了甲班。可见,恰如其分的启发、诱导、点拨,带给学生的是思维的开启、心智的优化、灵感的激发、生命的滋养。
5.学会给学生提供创造的平台。国际教育测量与评估组织的调查表明:中国学生在理解数学方面的水平比美国学生要高,但缺乏动手实践的经验,缺少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机会。只有让学生学会创造,让学生积极动脑,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告诉学生真理,而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真理。所以,没有怀疑和批判的思想,就没有创造,就没有学生光辉灿烂的未来。
6.学会倾听。有位教育者曾说:“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来说,倾听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这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对任何事物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和奚落,这样可以促使他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在家里,然后在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社会中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各种事情。因此,作为政治教师,更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学会倾听,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强化,心灵的塑造,真正达到政治课的目的。
7.学会课堂的动态生成。生成性教学的最初提出者是维特罗克,它属于结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而我国的传统教育通常是对知识的静态的占有,而不是动态的追求。这就要求我们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优化我们的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政治教师要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一支粉笔一堂课的时代已宣告终结。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要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不要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努力转变教学模式,科学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要充分地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善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水平,结合时政热点,组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唤醒每个学生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解放每个学生的学习力量,以极大的耐心与智慧培育学生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能力,带给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克服困难的思维快乐,使每个学生获得自信与尊严,以实现学生学习的革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