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 要】早恋是指在生理和心理都没有充分发育成熟的情况下即开始进入恋爱阶段。高中生发生早恋与自身和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它对高中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学业很不利。因此,学校、家长、社会应加强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处理这一问题,
【关键词】 早恋 成因 对策
“早恋”即为过早的恋爱。所谓“过早”是从年龄的角度上来说的,主要是针对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而言。一般把早恋认为是处于青春期或青春期以前的青少年过早地对异性产生爱慕的感情并以恋爱的方式进行交往的现象。对高中生的身心及学业会带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高中生早恋进行研究,析其原因,找出预防措施和教育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早恋的成因
1、生理原因。生理因素对高中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影响较为显著。当代青少年性成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早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和改进,饮食和营养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性成熟的时间相对提前。另外,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以及青春期生理本身的敏感和情窦初开,使中学生进入早恋。
2、心理原因。 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部分教师和家长只关心成绩,不关心学生的感情世界。一些学生内心孤独,他们既感到自己在不断成长,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在提高,同时又往往觉得自己得不到他人理解,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引起很多寂寞、烦恼和痛苦。当这种心理体验变得强烈时,就需要寻找可以依赖的“意中人”来倾诉。进而在长时间的交往中关系进一步发展,演变为早恋。
3、年龄原因。随着青春期的来临,性的逐渐成熟,中学生的思想、性格、情感都在急剧变化,进入“第二次断乳期”。在这一时期,他们渴求友谊,希望通过交朋友来倾诉心中的烦恼和迷惑,而由于他们的心理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的,在猎奇和盲目效仿的过程中分不清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爱情,其中意志薄弱者则可能发展为早恋,很多中学生就是在这样不明就里的情况下误入早恋。
4、逆反心里。个别家长或老师简单粗暴地禁止中学生谈恋爱,往往会激起一些学生的逆反和对抗心理,反而强化他们对性与婚恋的神秘感的不断加强。这种“禁果效应”就人为地造成了一些学生过早偷尝“禁果”。
5、玩耍心理。 有些高中生抱着玩的态度与异性进行有目的地的恋爱,恋爱后由于双方没有深厚感情基础,一些“早恋”学生说好就好,说散就散,视恋爱为儿戏,寻找刺激,从中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
6、 效仿心理。当早恋成了孩子们眼中一道越来越常见的“风景线”时,当孩子们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或者一向仰视着的“尖子”,“班花”,“帅哥”们也居然参加到早恋的行列中去了时,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同学受到心理上的冲击和诱惑,会效仿其它同学进入早恋。
7、媒体原因。电视、电影、网络、书刊等外界媒体传播了现代西方的一些道德观、贞操观、恋爱观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为了谋取可观的利润,商家始终重复着两个亘古不变的主题——爱情、性,而且愈演愈烈,现在不管战争题材的、历史题材的还是娱乐题材的,无不充满了性与爱情,甚至连动画片都有爱情的内容,网上聊天更是爱河泛滥。想想学生在这样的外界影响下,怎能不受影响。
8、家庭原因。家庭是中学生的主要栖息地和情感的依赖场所,我觉的高中学生早恋的频率最高的因素往往是家庭导致的,父母的内向性格、父母外向举止、父母的动辄离异、父母的外出务工等等家庭环境,使得孩子缺少必要的教育和正确的教育,寻求外界的慰藉和刺激往往居多。另外,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一些偏远或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受地方习俗的影响,有些人始终有一种“早栽秧子早打谷,早养儿子早享福”的落后思想,孩子的父母总是想早一点抱孙子,这样他们就会在孩子还在初中阶段就催促孩子恋爱,生怕他们的孩子找不到伴侣,结果就人为的让孩子过早的进入早恋阶段。
9
、学校原因。学校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任意削减活动课程,校园文化单调,校园生活枯燥,使中学生过剩的能量得不到正常的释放。对性教育的认识不足和保守,使性教育在大多数学校得不到正常开展,而中学生对性问题又是急于了解和渴求的,那么,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等有关性场面的描述就来填补这一空白了。
二 早恋的对策
1.家庭教育是基础。家庭的和睦与和谐是至关重要的,给孩子以更多的关爱和温暖,让孩子在家中就能够享受那份平静与安详,而不需要在外寻找精神寄托。另外,单亲家庭要经常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弥补另一半爱的缺失;留守家庭要经常给孩子予以足够的沟通,最好一方留守陪伴以使孩子顺利的渡过青春期的萌动。另外,作为农村的家长摒弃落后的思想,尊重孩子的情感。其次发现自己孩子有早恋趋势,就应该找一个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与孩子开诚布公地谈心、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2、转变学生观念。情窦初开的中学生对异性产生好感,存在幻想,学影视中男女恋爱的情调,甚至情感冲动行为难以控制,都属正常,不必大惊小怪。其实中学生并不懂什么是恋爱,分不清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爱情,那么不要随便定义男女朋友,先了解对方,不要急着将友谊升级为爱情。
3、加强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无论家庭还是学校都不应该回避而是积极主动的教育。青春期教育注意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和指导好中学生异性间的交往,教育男生尊重女生,女生要懂得自尊、自重、自爱。公开的是友情,规避的恋情,鼓励青少年与异性交往,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灵
4、班风学风是关键。一般情况下, 如果一个班有着良好的班风,浓厚的学风,学生早恋现象就会少得多。就算出现了,也成不了气候。一个有理想、进取心强的学生往往会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他们不会对异性表现出过分的热心。在较强的理智控制下,一般是不会产生“早恋”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全体学生参加,使得他们精神有所寄托,旺盛的精力有所释放,让他们在集体的活动中荡涤自己的灵魂。
5、正确引导是保证。既然中学生早恋是我们不可避免的事实,不如让我们先接受它。这样我们就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禁止手段,而做到润物细无声。对待“早恋”学生我们要从理解、爱护、帮助的角度出发,针对他们不同心理特点,寻找教育突破口。因势利导,采取最佳方法,方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对这类学生应该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关怀。作为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隐私,让他们觉得老师值得信赖,进而走进他们的心理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异性交往。
6、完善学校教育心理机构。在校内建立心理咨询室,由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教师或聘请兼职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及时解决他们的各种心理问题,并且积极开展宣传讲座,让学生遇到问题能寻求正确的解决途径,为学生提供方便、及时、有效的疏导渠道。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