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实践论》认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首先得到的是感性认识,随着实践的继续,感性认识在头脑中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而理性认识还需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检验和发展认识,这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近年来,鉴于对综合实践教学的深入研究,作为中学数学教师,经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符合综合实践教学理念的科学的教学思维?怎样才能把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新的思维方法和能力有机结合?怎样做到教与学的新和谐?这些问题常给每一个数学教师带来新的思考和挑战。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的摸索探讨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现谈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收获。
一、知识理念与现实生活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思维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存在于生活之中,是对现实生活的总结,离开了生活,数学将会变成空洞的理论,没有生活的数学是不存在的,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记得有一次我和学生做过这样的游戏,我们约定星期天回家一天不使用数字及方向和位置,回来后共同谈一下体会。星期一我与学生交流体会,结果大部分都遇到了生活上的困难,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如:学生找到了商店打折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路程问题等等。学习了直角三角形之后,就引导学生画一张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图指出如何走才能距离最近。就这样,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使我明白,只有注意从生活中去挖掘数学素材,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解释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
其次 ,数学是具有丰富的思想性。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
教师,不能让学生只习惯于做题,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如讲解一次函数时(y=kx+b),我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又如行程问题(s=vt中三者的关系)。在讲解了直角坐标系知识后,我利用城市里的街道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等等,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师生交换角色给学生展示自己空间培养学生独立能力的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了不止是学生的兴趣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这也是教材本身的突出特点,其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学生动手去做。1、向学生说明人人都有学习潜能,要相信自己的能力;2、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是时代的要求,能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能提高自己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等各种能力,只有学会学习,具有一定的能力,才能在将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上求得生存。但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是靠生硬的说教能左右的,还应该让学生在做中去感受,在做中去培养他们的大胆思考独立实践,使学生产生"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能力,达到提高课堂
教学效果的作用,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及四边形有关证明时,把证题及图形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积极分组讨论交流,共同探究、寻找多种不同的证明方法,然后,我下讲台让不同意见的学生上讲台讲解,这样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我作为“学生”也时常提出“不明白”问题让“教师”解释,和他们一起讨论,一起研究,一起争论。通过搭建这个平台既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
三、情感教学融和于教学中促进数学教学的新思维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前提,是激活学生的情感、提高
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首先我要求自己作学生情感的楷模,注重自己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和激励的作用,对数学和数学教学持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并倾注着极大的热情。和学生交朋友,畅谈人生、理想,从思想到行为、处理各种关系等等都给予关心,这样长期感染学生,学生就会把我当成自己的朋友,也就会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逐步强化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就会越来越喜爱数学的学习。其次,师生之爱能将积极情感能动转化为动力,这种动力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有效地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情感尤其重要,它能增加你课堂教学的魅力,“只有得到学生信任,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师生团结合作共同提高的新思维
“让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就在于他研究知识的过程是否有思考,是否经过自己本身积极地探究发现了数学结论,如果是这样,他对数学的体验是幸福而自信的”。这就是数学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学、自己亲自动手做,这也是教师必须要做到的。在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中,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将所要解决的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议论,这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实践证明:小组讨论学习方法,是最行之有效的 ,可以发挥优等生的作用让他们互帮互学,也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还可以给困难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提供一个平台、培养交流习惯。比如:在讲解概率问题:前九次都是正面朝上,第十次正面朝上的概率为多少?这道题,放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实验论证,(1)两人一组进行实验(2)累计数据(3)讨论交流实验结果(4)论证实验次数足够多时,正反面朝上的概率是几?,通过实践加深了对概率的认识,也学会了概率在实践中的应用,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而且在小组这种宽松氛围下大家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多方面发展。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今后的学习、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