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新的数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数学、进行实践研究、联系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造型的学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扣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不容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喜欢在树下纳凉,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瞧,老师来了。师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这时老师立即一转,进入话题,老师说:“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就不点自燃。
2、利用思辨问题或实验结论作引导,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
3、提出矛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疑惑。
有矛盾才会有进步,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检验,学生必须会寻找集结所在,这时就有了对知识的运用,学生产生疑惑探真理的愿望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之一。
4、诱发求知欲。
学生的学习要有对知识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契点。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其次,教师可以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再次,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科研工作引入课堂,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必要性,也可以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需要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可以采用学术报告的形式,也可以让感兴趣的同学参与自己的科研工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还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变“依赖老师讲为“自己主动学”:改变教师教学行为.变“学为教服务为“教为学服务”。
荷兰著名学者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韵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说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由学生本人有目的的自觉探索。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即“自主学习”。它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成长,学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学生在学习中快捷高效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传统教育教师教的活动掩盖了学生学的活动.其典型表现是: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进行“死灌硬塞”,学生学习发展被牵着走。不是学习主体的自主活动。即使将主动回答问题视为课堂上参与积极性的标志.这种积极性相当程度上只是更多地体现在少数干部学生,成绩好的学生身,这样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个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交流的课堂,例如:在上几何《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一节时,教学伊始教师先让学生动手裁一个三角形,实物操作找出判定它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激疑求思.让学生设想添加什么条件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学生分组讨论大胆尝试.设计出了六种方案:①两边相等;②角相等:③角平分线和高线重合;④角平分线和中线重合:⑤中线和高线重合;⑥两边上的高相等。通过进一步交流研讨,学生还找出了证明自己设想的不同方法.最后教师日I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摆脱了x,f教师的依赖性.克服了以往学牛只求“师”不求“思,当忠实“听众”的不良习惯,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解决问题。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做到: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包办代替,要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尝试成功的欢乐.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索,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使课堂真正成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新摇篮。唯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初中数学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1]龚春燕.创新学习的方法.
[2]周玉娟.个别化教学的校本实践.中国德育,2 0 0 6,(4).北京:中国德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