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系实际、应用拓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意识的提高与发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意识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在实现中寻找解决方案,也可以不到校外,而通过模拟现实,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如在教学人教版“认识人民币”知识之后,在教学中,我挤出一定的时间,创设“模拟购物”情景,让学生在课堂演练中识别商品,会看标价,会拿钱找钱,并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在次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回家帮妈妈购物,达到了“虽课已尽,但学习仍在延伸”的效果。真正实现了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除努力为学生所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面对现实问题解决方案,也是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根本所在。如在学校要举办“秋季运动会”时,我们给学生上了一节“学校运动会活动课”。学生对这节课很感兴趣,当教师提出在召开运动会中可能会碰到哪些数学问题时,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谈了自己想的问题:运动会几时开始,几时结束,一共经过多长时间?共有哪些比赛项目?我们班有那些同学参加?男生几人?女生几人?每个比赛项目各奖几名?我们班能有几人获奖?……学生提的问题与教师事先考虑的并不完全一致,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捕捉学生的问题展开讨论,于是教师积极提出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请同学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诸如此类的方法,还有很多。每个数学老师在平时的问题解决教学中都或多或少地运用自己的智慧有机地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有时甚至是将几种方法结合使用。不管是使用哪种方法,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得相对有效的问题解决的策略,并对学生掌握这些策略的情况进行评价,特别要重视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将学习的重心移到对数学的理解与运用上,积极主动地思考,获得问题解决的经验和策略,同时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
总之问题解决是整个数学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应伴随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我们的教学应根据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过程,创设良好的问题环境,促进小学生进行积极地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活动,提升他们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真正提高他们问题解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