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向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挑战。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过去抽象的历史事实,通过多种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教学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向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挑战。“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就曾明确提出,教育要跟上科学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快教育的信息化。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过去抽象的历史事实,通过多种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技术的优越性,因此应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助教"和"助学"的功能。下面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对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的优势与成效:
1、网络资源进入课堂优于以前的单纯的课件进入课堂,更有利于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I概念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同,计算机课件被引入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在各种各样的教学大赛中展示出了自己精心设计的精美的教学课件,展示了自己在这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但是不管课件作得如何精美,学生基本上还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则不同,老师将学生引入网络知识的海洋,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的选择任务,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主动的完成任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从课件进课堂到网络进课堂是课改的一个进步,它体现的是新课改的精神,要实现的是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去索取知识转变。
2、网络资源应用于历史教学,能构建出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突出以人为本,把握教育的本质,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都需要更新原有的师生关系,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而网络资源引入历史教学以后,正好能够带来这种可喜的变化,课堂教学结构也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学生在课堂上不必再按照老师所设计的固定模式去展开,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思考去探究历史。因此,在原来的师生问答的环节中间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根据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和更新自己的教学思路,做到与学生的同步发展,师生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知识传授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了,教师已经成了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习上的伙伴和朋友。正因为有了以上的可喜变化,教学质量想不提高恐怕都不行了。
二、多媒体技术辅助历史教学的几点做法:
1、利用自制的教学课件丰富历史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从而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激疑——创设问题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保持高度兴奋,学习效果当然明显提高。例如,在学习洋务运动时,可以将板书通过电脑打好,在讲授中点击出现,配上一定的声音,其间加入洋务运动领袖人物的历史照片、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的历史图片以及李鸿章、曾国藩等人的奏章等等历史资料从而丰富学生的史料、激发学生对历史事实研究的兴趣,也可以加入近代世界工业革命后世界工业发展的资料图片或者音像资料,同洋务运动进行对比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其历史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课堂练习由于需要时间向学生详尽的介绍历史事实而经常被忽视,课下由于历史课的"小三门"地位又经常被学生忽略,使得课堂上学到得知识得不到应有的巩固,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历史知识的掌握!多媒体计算机处理文字信息与普通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相比,有其独特的功能。如:它能根据需要按不同的顺序展示文字信息,字体多样,色彩丰富,效果奇特。还具有切换功能和删除功能等。教学时,我们把有关文字信息事先输入计算机。课堂上,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可调出信息,并按各种不同顺序投影到大屏幕上。对于选择题,也不再象以前那样一个冷冰冰的"√"或"×":而是富有情感的惊叹声,如果选错还可根据意愿再做相应的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运用CAI手段使教学方案设计,更加严密完善,大大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不仅激发了学生课堂上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可以在课堂上就能够及时的巩固消化所学知识,符和因材施教原则,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
2、利用光盘在电脑上辅助历史教学
现在有许多用于历史教学的光盘,光盘存储知识的容量大,表现力强,并且都有影视、文字材料、图片等。如:新华社音像中心新闻编辑部出版的大型历史文献电视纪录片《百年百事》和《世纪中国》,记载了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本末,并配有相应的录音解说。利用这些光盘进行教学,使历史教学从无声图片走向有声影像,变黑白世界为多彩世界,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事半而功倍。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缩短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优化历史教学过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敢于实践、勇于探索,网络技术必将会给沉闷的历史教学带来勃勃生机。就让我们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和教育科研的时代洪流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做当潮而立的弄潮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