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音乐教学不再是唱唱歌曲、听听音乐那样枯燥和被动教学,信息技术也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学科,而是一种能给学习方式带来根本变革的工具型学科。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对音乐教学的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它加强了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示范性,融视听为一体,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复杂的乐理知识生动化,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了学生理解音乐的思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能深刻地理解音乐形象,感受音乐内涵,亲切、自然地表现音乐,满足了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要求,培养了音乐审美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音乐教学
音乐课程是一门以审美为核心,培养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基础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以音乐文化为精髓,注重艺术性、人文性、经典性、时代性、民族性及多元文化的有机结合。音乐课程中所包含的内容除音乐知识点,更多地融入了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等文化内涵,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性学科。
信息技术以其所特有的视听联觉的技术,以声像一体、图文并茂、形象逼真、信息量大和资源丰富等优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获得师生互动性强、反应及时、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等教学效果。另外,由于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有机整合,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为学生了解音乐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提供了一个最直接、最快捷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理解。
一、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便是像音乐课这样富有艺术魅力的课堂,如果缺乏生动,缺乏形象,音乐的魅力同样无法展现,也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了。通过多媒体手段,用声音和画面的同步作用,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来自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形象具体、形象新异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学生只有经历了赏心悦目的活动过程,才会有令人愉快的活动结果。只有利用艺术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地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地参与活动,学生才能真正地拥有和保持艺术所给予他们的愉悦。
例如在教学《快乐的节日》这首歌曲时,首先我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学校到处张灯结彩,并布置会场举行文艺演出的场景,让学生猜猜要过一个什么节日,以此引起他们的好奇,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在学习歌曲这一环节中,我再将根据歌词意境制作成的种种情景展现在学生眼前:草木葱茏,鲜花开放,鸟儿高歌飞翔,小朋友们尽情欢畅••••••这样的情景把学生带入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意境之中,学生们的情绪很快被吸引而高涨起来,原本学唱歌词的单调现在变得有趣且有活力;接下来在给歌曲伴奏、创编这一环节,我将学生进行分组,各组自编伴奏和动作,然后用多媒体分段播放歌曲,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艺,这样学生不仅乐于参与音乐活动,还乐在其中,乐不思蜀呢!
二、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音乐在一般人的认识里也许就是一种声音,但实际上它所包含的知识范围很广。在小学阶段,学生需了解的音乐知识包括最基本的乐理知识、音乐结构、音乐体裁、乐器的认识等等,而这些连大人都觉得无趣的音乐知识,如何让孩子乐于接受呢?最好的办法还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势,引导学生学习音乐。比如在音乐欣赏时,常常会介绍作曲家和歌曲的创作背景等相关知识,只以教师介绍为主,学生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知识量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的弊端,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这些相关图、文、声资料分别呈现给学生,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还能从中了解更多音乐知识。
三、与信息技术整合,培养学生能力。
小学生具有好动和善于模仿的特点,容易被具体的场景所感染,较易产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运用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实际,将游戏、音乐、歌谣、游戏图片、音乐相结合,开发音乐感知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式的学习。例如:《两只小象》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这首歌曲讲述了两只小象互相友好的故事。我用《两只小象》的碟片通过编辑组合,配以乐曲,编制成动画,创设演示情境。上课时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形象,随着悠扬的乐曲以律动的形式进入课堂,然后在电视上呈现大象的谜面,请学生猜一猜并模仿大象走路,接着播放大象和小象的动画。这时歌曲和画面变得轻松活泼,学生一边跟唱一边模仿两只小象友好的动作。在十六分音符的地方让学生发挥想象,有的拍手,有的跺脚,还有的小跑……精彩纷呈,促进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做到在玩中学、动中学和乐中学。
四、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促进情感效应的发挥
在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音乐教学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教,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才能让音乐教学收到实效,否则将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而信息技术在音乐课中的运用很好地促进了这种情感效应的发挥,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受到爱的教育。比如,学习《七子之歌》一课,我首先为学生播放了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有关封建社会腐败落后,将我国土地割让给帝国主义列强,人民受尽凌辱的短片,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情感体验,真实地感受到人民被迫离开自己祖国的痛苦,接着在《七子之歌》深情的歌声中,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自心底油然而生。
总之,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然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音乐教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短期内的实践和总结,更需要长期的学习和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应用工具的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领域也会不断深入,会给音乐教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战斗在教学一线的教职员工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勇敢地去探索去变革,通过最好的教学方式来教育祖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