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分层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两种:1、班内分层教学模式(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 。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分层走班模式。根据学校进行的主要文化课摸底结果,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三个或四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暂称之为A、B、C、D教学班)。“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这些文化课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相比较分层走班 模式,班内分层教学简单易于操作,因此我们决定在数学教学中尝试“班内分层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一、首先对学生分组分层
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各班老师就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总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为6―8人),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然后根据每个学生各科成绩的优劣进行组内分层,每科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指30%的优秀学生 ,B层指40%的中档学生,C层指30%的后进学生。(见下表)
46.5班学生各科成绩层级变化记录表 组别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政治 历史 地理 生物 一 陈阳 A B B A A B A A B 孙琳 B A B B B A A B A 张奇 A C A C C A B C B 静玉菲 C A C A A C B B A 史贝佳 A B A B C B B B B 弭希鹏 C B C B B C C C C 李霄航 B C B C C B C C C 史有慷 C C C C B C C A C 。。。。。。
分组分层由学生协商确定,教师做好思想工作,保证每个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再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把每章教学内容划分为具有层级结构的教学模块
数学知识是由数学问题构成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手段。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以解题活动为中心,即把问题做为教学的出发点。班内分层教学除把学生分组分层外,还要把教学内容分块分层。首先把全章内容按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分为几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包括一节以上的教学内容,需用一至数课时完成。其次每个模块教学内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系列题组,题组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形成一个大高潮;每个题组之内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三个档次的小题,几个小题之间分出层次、拉开档次,又形成几个由低到高的小高潮。题与题之间,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紧扣、步步升高,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如初中教材人教版第十四章一次函数,我便分成8个教学模块进行教学,模块1:14.1.1变量和14.1.2函数,模块2:14.1.3函数的图像,模块3:14.2.1正比例函数,模块4:14.2.2一次函数,模块5:14.3.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模块6:14.3.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模块7:14.3.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模块8:14.4课题学习 选择方案。每个模块中课本练习、习题和基础训练中的对应题目组成系列题组,每个题组中的题目难度由浅至深。
三、每个模块的教学“六步循环 分层递进”
每个教学模块的新授课教学一般按“学生自学预习——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精讲点拨——学生限时练习——教师评批作业——学生改错总结”六步进行。
1、学生自学预习.教师一般以每一标题内容为一教学模块,出示教学流程图,以系列问题的形式揭示教学目标。然后学生带着问题去自读课本内容,自做系列题组。其间教师要不断来回巡视教室,解答学生提问,对学困生给予必要指导,并且取得关于重、难点理解情况的反馈信息,为下一步精讲作好准备。
2、小组合作交流。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统一上一环节完成的系列题组答案,实行“兵教兵”,进行合作教学。讨论规则:先由C层学生提出问题(或宣读答案),B层解决问题,A层进行补充;再由B层学生提出问题(或宣读答案),A层解决问题,C层旁听学习;最后A层整理讨论的成果,未能解决的问题反馈至老师手中。期间教师来回巡视,维持纪律,参与小组讨论,搜集有争议或不会题目,据此来分析学生重、难点掌握情况,确定下一环节精讲内容。(此环节处理好,可使“学习小组”成为“动车组”,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成功欲望的满足、小组集体荣誉的实现、课堂分层展示的竞争成为课堂高效推进的驱动力,使所有学生都可在原有基础上分批递进。)
3、教师精讲点拨。根据上两环节搜集到的信息,教师进行精讲点拔。但不能就题论题,重在联络知识成结构,重在揭示基本思想方法导规律,重在提醒学生预防应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不要“一言堂”,尽量采用生讲师评、师生对话等形式,尽量让B、C层学生有更多发言机会。
4、学生限时练习。结合重、难点,教师布置适量作业题,不同层次学生题量可不一样,当堂限时独立完成,当做一次小测验。
5、教师评批作业。教师及时批改作业,写上评语。对学困生可面批面改,重点帮辅。
6、学生改错总结。作业中错误学生及时订正到错题本上,并且写出反思总结。
以上“学议讲练批结”六步构成一个循环节,在此循环往复中完成逐块教学内容,在此循环往复中学生逐步得到发展。
总之,班内分层教学有意地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有机地将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融合到一起,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很多优越性。但一个班学生程度不同,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控制,使各层学生互相激励、启发,而不是互相干扰,难度较大。其次增加了教师备课难度,对同一教学内容,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工作量也是很大的。所以说“班内分层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给广泛推广增加了难度。但是为了服务好每个学生,为了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大胆尝试,只有尝试才能有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