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的步伐也不断迈进,教育问题永远是人们最关注的话题,教育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一个孩子的未来更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乃至国家的兴衰。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许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更有体会也深知孩子在进入小学起才是真正学本领、学知识的开始。入小学前的孩子所接受的一些教育没有过多的知识性,更多的是情感或兴趣的培养。那么,如何帮助孩子进行幼小之间的衔接或过渡呢?既能培养孩子的情感也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情感接力,体现入微。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在家爸爸妈妈呵护备至,在幼儿园老师更是细心照顾。他们是在爱的襁褓中成长。虽然进入小学阶段,有了学习的压力,也慢慢长大,但毕竟还是孩子,让他们一下子成为独立、自强的小大人,那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小学教师把“爱”这根接力棒很好的接过来,继续给孩子爱的呵护,甚至还要倾注更多的爱,因为很多孩子进步小学阶段,换了学习环境,碰到了陌生老师和同学,接触到新的学习要求,情感上总有些不情愿或抵触,这就要求老师用爱心去帮助孩子走好这一阶段。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还不认识新同学,老师可组织全班同学举行一次自我介绍或交友会;就餐时,老师多关注每个孩子的用餐情况,给孩子盛汤夹菜;孩子委屈时,老师关心的话语,亲切的拥抱等都是给孩子入微的体贴和关爱。老师入微的爱一定会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尊重,爱的雨露也一定会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资源连接,寻找合适的教学法。一年级孩子年龄小,学习兴趣持续时间短,如在识字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充分引导学生识字。教师能在每一节识字课中,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识字教学,使课堂识字活动起来。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对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自觉识字的好习惯和能力。游戏可以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心里,使学生注意力能持久、稳定,在教学中可采用“开火车游戏,识记字卡游戏,找朋友游戏,猜谜游戏”等方法。
家长协助 ,促其成长。家长要激发孩子上学的兴趣,增强孩子的信心。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家长要使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例如:早晨送孩子上学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您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其学习和社会适应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家长要增强其自信心,让孩子在解决难题中感到乐趣而并非压力,培养孩子对失败的承受力。正确对待批评和失败,具有在群体中既能竞争又能共处的能力。让孩子知道他们长大了,正在学本领,使孩子直觉上感到上小学的好处和乐趣。当然,为幼儿准备家庭学习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气氛也很重要。家长为孩子特开辟一个独立学习小空间,选择自己喜爱的台灯及其朴素实用的学具,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热爱学习。
幼小衔接是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作为实施衔接手段的学校和老师,应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抓住契机,创造机会,尽可能让每个孩子在同一起点快乐起跑,憧憬未来,奋力拼搏,实现最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