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如果说一节课是一段旋律,那么课堂提问就是组成旋律的一个个音符。
在适当的时侯进行恰当的提问,是对学生求知解惑的点拨和帮助。教学数学广角中“鸡兔同笼”问题时,我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他们自主思考解决的方法。看到很多学生困惑的样子,我笑着问:“如果笼子里全是鸡或全是兔会有多少只脚?和题上给的条件有什么差别呢?”有些学生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经过小组间的讨论、交流后,学生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很有挑战精神地完成了同一类型的拓展习题。
提问也要讲究艺术,提问语言生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才能起到激趣的作用。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一课时,先给学生一个童话色彩的提问:蜜蜂王国里的蜜蜂太多了,常常发生拥挤,蜂王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所有的蜜蜂分为两组,第一组每隔20分钟回蜂巢一次,第二组隔每隔30分钟回来一次。你觉得蜂王的办法能不能解决拥挤的问题?两组蜜蜂以后会相遇吗?学生一下子被我的问题吸引,饶有兴趣的投入到研究之中。经过同桌间的讨论,列出了20和30的倍数,找出了两个数的公倍数,并指出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整节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由浅入深、有层次的提问,会帮学生降低知识的难度、减轻学习的压力。分数应用题中求“比一个数多几之几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很多使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容易出错。有这样一道例题:养殖场有360只鸡,鸭比鸡少三分之一,鸡鸭一共多少只?我告诉学生从最后的问题入手寻求解题思路:求鸡鸭的总数就是求和,鸡的数量已知,我们只要算出鸭的数量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接下来求鸭的数量,就是求“比一个数多几之几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进行提问一步步帮他们去解决。(1)如果鸭比鸡少3只,怎么算鸭的数量?生列出算式360--3后,我问:怎样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生得出:用已知数减去差数。那么鸭比鸡少,就用鸡的数量减去它们的差数就是鸭的数量。(2)差数是多少呢?三分之一是谁的三分之一?生讨论得出三分之一就是鸡数量的三分之一。(3)一个数的三分之一怎么求?生求出了鸡和鸭的差数。用360乘三分之一得120只。接下来学生用鸡的数量减去差数求出了鸭的数量,最后求出鸡鸭的和。在解决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中,我常常引导学生用这样一步步分解的方法,把一个个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这样学生既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得到了思维训练,并且不会对复杂知识产生畏惧,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课堂提问中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和思考能力的差异,教师提的问题很难照顾到全部学生,难以得到最好的收效。提出一个问题,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能对答案脱口而出,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会思考较长时间甚至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得出答案,我们不能只顾及好的忽略差的,也不能在差生身上花费太多时间让其他学生等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利用课外辅导进行补救,除过个别辅导和加强外,还成立互帮小组,要求优生帮助差生复习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重要问题,并鼓励同学间多开展讨论和交流。这样一来,有效的缩小了课堂提问过程中留下的差距。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的工程。我会继续努力,抓住课堂提问这一环节,不断地探索、反思和总结,在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