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教育也越来越关注,其中,小学语文作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也有极大的影响,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同时,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不断的提高,对于我国的教育稳步发展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前言:新课标改革给我国的小学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国的教育机构带来了挑战。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现阶段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是我国目前各中小学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新课标改革要求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合理规划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1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学习积极性指的是,所学的知识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能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探究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轻松,学习效果更好。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药”,让学生充满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方法有很多,笔者现简单介绍几种。
1.1巧设导入
语文课堂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必定会有一个成功的课堂。精彩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保持整堂课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与众不同的导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到知识。如在讲课的开始可以给学生出一些“谜语”猜题,让学生在猜谜中进入新课的学习,另外,还可以采取“设置悬念导入”“演讲故事导入”等方式,让学生学习的开端就能被教师设置的情景吸引到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到接来下的学习中。
2.2组织竞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竞争中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之一
学生都有好胜心,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法设法引入竞争机制,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一些竞赛活动,从而激起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如在教小学生识字时,教师可以分小组让学生比赛,看一看哪个小组识字快、认得多、组词组多。这样小学生就会争前恐后地参与到活动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他们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3.3刻意求新,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
喜欢新鲜事物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心理特征,好奇心强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倾向。现今,学生的素质都是很高的,他们对于教师的要求也非常“苛刻”。对此,广大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采取多种手段来吸引学生,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方式讲授每一堂课,若还按照以往的授课方式—先介绍作者,再划分段落,最后归纳总结,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厌烦。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教学内容,尽量让每一堂语文课都有与众不同的感觉,即教学方式要尽量体现多样化、新颖化、个性化,突出每一堂课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新意。只有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有精神,学生的感官才能充分被调动起来,学习的过程才能更加有效,就好比一个人走进了鲜花的殿堂,每一个感官都能感受到沁人的馨香,使整个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希望。
2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在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了课堂活动的“主角”,教师则成为了学生的引导者。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素质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1教师亲近学生,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建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用朋友间的真情来促使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意识,从而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把自己当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人,将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教师的课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消除各种障碍,向着自己的目标大胆迈进。
2.2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就必须大胆让学生去实践、去尝试。这种方式,即是让学生在考试、作业的压力下解脱出来,成为学活动的主演。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优势,将学生的发散思维积极挖掘出来,从而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到更多知识。
2.3教师巧用非智,学生激活课堂
所谓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兴趣等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能够作用于课堂教学中,有利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投身于课堂学习中。而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首先,教师要巧妙地运用激励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因为适当鼓励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其次,教师可通过小组竞争、合作探究来激活课堂教学。小组竞争可以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热情,使他们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能力。
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在教学中教师的行为是关键 ,因此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充分的 自我认识 ,从教学准备到教学过程的实施再到教学反思阶段都应努力提高 自己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真正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达到高效。
参考文献:
[1] 姚秉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 聊城大学 ,2014.
[2] 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14.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