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情感方面的变化、发展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美术教学应秉承素质教育的宗旨。近年来,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充分弥补了这一方面的缺失,也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心理情感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 美术教学; 情感教育
前言:小学美术课程是美与教育相结合的重要基础,在提升学生情操和审美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思路上,也应当从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方面入手,通过在美术教学中融于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美术能力的同时,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使小学美术教学更好地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宗旨。
1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个特色教育方式,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情操和创造力。但是,现阶段我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既不利于美术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启迪
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在于应当通过美术教学,来潜移默化地启迪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他们自发地去认识美,去体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然而,不少教师往往把美术课理解为 “绘画课”,仅仅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却很少对其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导致了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绘画能力,但审美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1.2对于学生情感的关注度不够
不少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往往只注重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传授,但却极少关注学生的情感方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情感动态掌握地不足,也缺乏对于学生必要的尊重。这导致教师难以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的真实了解情况,无法做到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
1.3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且形象思维活跃的年龄段,是进行美术启蒙的大好时机。然而,许多教师只是 “就事论事”地开展美术教学,但却不注意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上缺乏有效的启发、点拨和必要的师生互动环节,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导致一些学生缺乏对美术学习方面的兴趣。
1.4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理念对我们的要求。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美术课也是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的良好场合。但一些教师并不注意对学生进
行创新思维方面的启发。甚至对于学生在创作环节中的一些 “出格”的做法也未能正确地加以引导,而是盲目指责,盲目否定,导致学生的创造力被扼杀。
1.5 不注意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由于其个性特质方面的不同,再加上在美术基础和美术接受能力方面也存在着区别,因此同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并不一定对于全体学生都能奏效。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质,因人而异地开展教学。但是,一些教师常常忽略了这点,在美术课的教学模式上 “一刀切”。这样,对于那些不能适应教学的学生来说,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引发他们对于美术课的厌烦情绪。此外,一些教师常常忽略了对于那些美术基础和美术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启迪,甚至对这部分学生采取 “破罐子破摔”的做法。而学生一旦失去了教师在教学中对其的关注,其学习主动性更是无从谈起。
1.6 不注意将美术教学同生活体验相结合
任何艺术形式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美术也不例外。因此,要想优化美术课的教学效果,就要让教学做到课堂与课外的结合,做到理论传授与生活体验的结合。那种 “闭门造车”的做法是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的。但是,许多教师并没有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生活中的体验和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美术灵感的意识。导致美术教学脱离生活。
2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措施
2.1 丰富教材
实施情感教育不一定要照搬教材,教师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丰富教材内容,提高情感教育的有效性。例如,在有些拼图课的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剪贴和拼装饰画,教师还要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原来作品的基础上,添加或舍弃了一些内容,创作了新颖的作品。丰富教材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创造能力,在创新中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想象等情感意识。另外,现有的美术教材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补充教材内容。例如,小学一年级的 《泡泡飞啊飞》一课,课本要求学生画出泡泡的形状和颜色,然而有的孩子对泡泡的观察不足,不能够较好地画出来,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教师要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在操场上玩吹吹泡泡,看哪个孩子吹得多,吹得大,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吹泡泡的经历,创作一幅关于泡泡的画,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学生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积极参与绘画的过程中,形成了积极向上品质。
2.2 设立有趣的题目
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一个有趣的题目能够适应孩子的心理特点,激发孩子的创作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例如, 《救救大熊猫》 一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介绍大熊猫面临灭绝的灾难,教师在画好的熊猫的眼睛上画上了几滴泪,孩子不禁要问:“它为什么要哭?”,学生们纷纷的猜想,这时教师问:“假如大熊猫是你的好朋友,你该怎么办?”,这样,孩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在画画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创作水平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关爱他人的善良之心。
2.3 注重讲解方法
小学美术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善于运用儿童语言,掌握孩子的接受能力,对于较为晦涩的专业概念,教师要用儿童语言讲解。例如,在低年级中,孩子对横线和竖线还不太了解,教师可以这样形容:站着的线是竖线,躺着的线是横线;另外,在画动物时,要运用重叠字,例如大象有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和胖胖的身体等,这样就有助于孩子记住动物的特点,让孩子在绘画的过程根据动物的基本特点再创作,保持了孩子的童心,拓展了孩子的想象空间,让孩子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2.4 创设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艺术创作不是空洞的技术性的活动,而是以情感为基础的艺术创造。教师要积极地创设有丰富情感的教学情境,感染学生。首先,利用音乐。音乐和美术都是一样都是一种艺术形式,教师要善于运用音乐烘托教学气氛,激发孩子的情感,以此为基础进行美术教学,让孩子带着情感画画,让孩子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得到艺术的熏陶。其次,利用游戏活动。小学阶段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较差,他们多擅长形象思维,游戏活动符合了孩子的这一特点,让孩子在游戏中收获了快乐,较为容易的学习到了必要的美术知识,同时,在游戏中也丰富了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