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口算能力,能够正确、迅速地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每一位小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到估算、笔算的正确和速度,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这个基础。
关键词:口算能力、算理、进位加法。
今年我第一次担任一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孩子们主要是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太重视口算。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孩子普遍认为这种题目太简单,做错了也不当回事;有的同学口算时马马虎虎,不是看错运算符号就是写错数,甚至会出现毫无道理的错误,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还有些学生在做口算题时,常常不能全面仔细地看题,提起笔就匆匆写得数,做完了也不检查。针对孩子们口算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在课堂教学中也采取了一些策略重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重视让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领会口算方法。
我从学生认识10以内数开始,就始终注重通过让学生直观操作学具来学习数学知识。课前师生共同准备大量学生喜爱的实物图片、小棒等。课堂上让学生数一数图片、小棒,再数一数自己的小手指,强化数感训练。再通过分一分、并一并的直观操作活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再如进位加法9+5的表象建立,我是这样进行的:课堂上先让学生拿出9个小棒,外面5个小棒,想一想,怎样摆就可以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呢?学生很快地想出办法来,说:“我将外面5个中拿1个放到盒子里,这样盒子里就是10个,外面是4个,一共14个。”我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并向学生说明这种方法叫“凑十法”,看到9,就想9和几凑成10。在此基础上我马上出了几道:8+3=( ),9+4=( )……学生都对答如流,并准确地说出了凑十的方法,这样既建立了表象又提高了口算的准确率。
二、利用生活实际激发口算兴趣,理解算理是关键。
在计算教学中,理解算理是教学的关键。理解算理主要是激发学生怎么算的意识。那就要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例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小兔子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牛奶,第一盒里有9瓶牛奶,第二盒里有8瓶牛奶,小兔子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帮小兔子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进行引入,学生乐意帮助小兔子算一算,学习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学生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因此,应重视抓好算理教学,例如教学8+7=15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理解:“7可以分成2和5,8和2组成10, 10加5得15。”并画出口算8+7=15的思维过程图。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的基础上,简缩思维过程,抽象出进位加法的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成10,再加几。”最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7+8”怎么算,这样,学生理解了算理,也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再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上课一开始我出示题目16-9=( ),问:“17减9等于几呢?”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等于8。”我又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有学生说:“因为9+8=17,所以17-9=8”,我马上表扬:“说得真好,这种方法就叫“做减法想加法”。我又进一步引导:“大家能不能想一想用其它的办法来做这道题呢?”这时学生马上来了兴趣,个个都在积极动脑筋。有一位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0-9=1,再算1+7=8。”另一位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7-7=10,再算10-2=8。”这时学生的思路活了,个个争相发言,都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学生说完之后,我及时出示不同的退位减法,请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思路说一说口算过程。通过说理训练,方法活了,口算速度也加快了。
三、形式多样化的训练,提高课堂口算效率
口算题都是由数字与运算符号组成的抽象枯燥的算式,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厌烦的情绪,我们要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手、脑、口、耳等多种感官积极参与,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算法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探索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1.抢答口算题
教师提前把口算题写在卡片上,通过快速的出示卡片,让学生抢答。抢答练习能提高口算速度,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2.卡片辅助找朋友。
每人准备一套20以内数字卡片,课堂上就运用这些卡片根据所学内空进行找朋友游戏,每人拿一张,如果前二名学生用卡片出示8+4,看他俩的朋友是谁?
3.游戏口算。在训练中常用“帮小动物找家,手拉手找朋友,小小邮递员”等形式进行口算训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口算速度。
4.小组口算比赛夺红旗。
这种练习,在培养口算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集体荣誉感,训练时将全班平均分成四组,老师出示准备好的三组算式,每组十道题,每小组出十人参赛,由老师发令同时开始,每组只用一支粉笔,每组第一个人做完第一道,才允许第二个同学接算下一道。哪组又对又快就奖哪组优胜小红旗。
口算是一项长期进行的教学任务,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口算技能,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巧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要有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过硬的目的。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而是贵在坚持天天练习,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宝大(2001)等编著的《导入技能结束技能》。
2、傅建明(2005)《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
3、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
4、洪萍《浅谈如何实施“活动式”课堂导入教学》
5、胡建英《恰当的“导”才能有效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