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元素,作为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班主任是学生的贴心人,尤其是小学阶段的班主任,肩负着引导孩子步入学堂、启蒙思想品德以及纪律约束等重任。实践证明,只有把情感教育渗透于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分析了情感教育渗透于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方法;情感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情感教育受到了教育行业的广泛关注。在小学教学中,班主任是班级的领路人、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最为主要的实施人员,是小学教学课程中一支最为关键的教育力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借助于情感教育,班主任教师需要时刻保持对学生的关心、爱心和信心,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创设和谐平等的交流,那么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的同时,要始终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学生能够产生学习兴趣,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成效。
1情感教育渗透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价值深度
1.1增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工作,在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在小学教学中,班主任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能够进一步拉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从传统的被动式教学中突破出来,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而在日常教学生活中,这种情感的互动交流,能够使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在思想建设、文化建设、道德建设方面保持扎实性和科学性。
1.2构建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班主任教学工作的开展关系到了课堂教学的发展情况。而借助于情感教育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建立一个和谐轻松的环境,实现愉快、自在、融洽的交流。就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应试教育的弊端仍然存在,转变教学方法是情感教育的必要目标。通过情感教育,打造出一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教育观念的理解,促使学生接受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2情感教育渗透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2.1真实了解,关注个体,因材施教
作为班主任,面对的是一颗颗稚嫩的童心,他们各自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类型、背景、父母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学生的生活环境、所受教育也各不相同,需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班集体就像一艘航船,班主任如同船长,船长如何掌好舵、行稳船,需要情感渗透于教学任务中。开学时,积极了解和研究学生,并对同学进行家访,既沟通了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又了解到家庭对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等有利和不利的因素,获取做好班级工作的第一手材料。利用空余时间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戏耍、谈心、交心、尽量缩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教育孩子说真话,用真情感化学生,让学生信任并信服。
2.2平等交流,构建和谐,教学相长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教师受到了人们的尊重。但是,师生关系发展到现在,逐渐形成了一种“不对等”的发展趋势。通过情感教学的方法,教师能够获得学生的爱戴、信任、支持,而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同、赞扬和肯定。同时,这种平等的教学模式,更加利于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以平等真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一步提升小学教育的发展成效。班主任教师要秉持科学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树立热爱学生、服务学生的原则。保持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从而更加深入到学生内心,定期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在融洽的交流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
2.3有效沟通,细心呵护,以情促教
班主任要善于用情去感化学生、陶冶学生、激励学生。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如果班主任的批评不恰当,不但不能使他们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还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学会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运用情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在感受到教师关怀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进行改正。在上课时,如果发现有学生做出违反纪律的事情,首选用善意的目光,通过眼神去教育他,而不是采用大声地批评。下课后再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是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切忌生硬死板的批评,而是要善于运用艺术性的谈话,使教师的教诲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
2.4灵活变通,改进方法,营造氛围
当前形势下,小学生面临着社会思潮相对复杂的时代,在情感教学、思想引导方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根本上说,情感教育并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只要将单纯的德育传输改变为丰富的思想构造,才能在校园中形成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塑造良好的校园德育文化。借助于学生喜爱的网络、微信、微博等形式,进一步贴近学生的行为习惯,同他们交流情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真挚的热爱,满足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他们能够保持积极向上、昂扬前进的发展态势。使学生形成关爱他人、友善热情、团结互助的优良品格,并始终保持恒心、耐心,去感化学生。对犯错误的学生表示宽容和理解,对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认可和鼓励,使学生能够在和谐的班级生活中体会到班主任的关爱。例如通过德育板报大赛评比、“传播正能量、发扬新风尚”演讲比赛、和谐校园建设等形式,组织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德育情境。从这些活动中领略教师、学校对于强化学生思想作风的根本要求。其次,教师要将校园环境和学生发展维系在一起,强化和谐校园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同时不断加强校园风尚、班级风尚的建设,立足于班级建设的小环境,增进同窗之情、师生之情,对学生的思想状态、行为习惯产生更大的影响。
3结语
广大班主任教育工作者要立足学生的内心,通过推行科学的情感教学方法,建立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造小学教学的情感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春景.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2]肖自明,韦庆华.现代教师道德修养[M].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3]李云洁.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