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从这里可以知道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怎样的德育教育呢?我认为祖国语言具有深刻的底蕴,它负载着传播祖国文化的责任。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潜移默化进行情感渗透,提升学生的感情。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1.热爱祖国,激发学习的兴趣
爱国主义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被放在了首要地位,是学校德育的主旨。初中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许多课文包含爱国主义热情,众多个角度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主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结合实际,巧妙地利用教材,去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如学习孙犁的《荷花淀》中写到“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走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砍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文中湖光、月色、微风、花香也无一不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情感,面对如此美丽的河山,在日本鬼子的侵略面前,我们怎能容忍,怎能不迸发出走上战场奋勇杀敌保卫家园的豪情?这些优美的文章不仅能把学生带进一个美好的境界,不但使他们大饱眼福,获得内心的愉悦,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起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如在学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时,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生命的进程,中华民族的史路,体会作者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使学生受到爱国义的熏陶。还有《最后一课》、《黄河颂》、《土地的誓言黄河》、《黄河,母亲河》等篇章,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题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它们,结合学生实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走进一个个爱国主义教育的殿堂。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爱国影片,激发他们的热情。
2环保意识教育渗透心中。
我认为爱祖国不仅仅要为她的富强发展尽自己的力量,而且要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戚戚相关的热门话题。一个不热爱环境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爱国的人。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中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初中语文有许多篇课文就与环保有关,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敬畏自然》等优秀篇章,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并借题发挥,结保当今社会对环保的重视及采取的措施。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用量。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个人品行修养教育
1、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有小珍惜生命的现象,在授《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教育学生要热爱生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时,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灾难,要勇于面对,不要轻苦放弃。我们的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当作儿戏,吸毒、泡网吧、轻生、群殴致伤致死等这些不光彩的事不乏发生。初中语文有关热爱生命的篇章较多,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应该去尊重命,热爱生命,那么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爱心。
2.培养自信、自强、勇敢、正视困难等美好品质。
阅读好文章,就是和大师对话,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阅历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在文中的深层含义如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引导学生总结许多事情,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困难,很多时候是由于缺少自信而把困难放大了,当困难横在眼前,先用“缩小镜”
缩小它,而后拿出自信,最终将困难吞噬掉。
除了引导学生领悟课文,还应注意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如《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对学生形成坚强的个性很有作用。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与他人相处的修养教育
1.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孤避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要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先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的选择死亡,让年轻斑羚获得新生。借此,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
2感恩教育、珍惜亲情。
现在的中学生认为周围人关心他是天经地义,而忘记了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更不懂得回报。如在学习《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让学生明白在接受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时,必需懂得感恩不仅仅是种美德,更是人与人产生信赖的桥梁。
读朱自清《背影》在为浓浓的 父子深情所感叹陶醉时,也知道了如何体谅父母,珍惜亲情。
老教育家徐特立说得:“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后一代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摆正德育的地位,正确处理好语文课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关系,是全面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积极探索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让学生在领略熏陶美的同时,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培养,从而使青少年学生求知、成长的道路上沐浴着德育的光泽,健康向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