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截然迥异的文化以及习俗,在日常交流以及商务活动当中都有着鲜明的体现,只有较好的了解和把握这些才能够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流质量,真正尊重这些差异不仅仅是为了改善我们的对外交流效果,而且还能够展现大国风范以及开放友好的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英语;东西方文化差异;英美文化;文化输入
一、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1、关于死亡
在西方基督教里,对死亡的观点和看法与中国的大相径庭,在中国的传统观点里,死亡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人死后还会转世的,因此要在在世的时候多积德,下辈子才能投好胎。而在西方国家,死亡是一个正常现象,是人类生老病死的自然演变,和动植物一样,自然循环而已。
2、关于宣誓或精神
在中国,由于从根本上来讲,中国人是缺乏信仰的,因此所谓宣誓,所谓忠诚于某一种精神信仰这一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在古代普通民众对皇家帝王毕恭毕敬,在现社会一心跟着共产党走,发展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与西方世界的信仰观念仍然有很大的差异。西方国家深受基督教的影响,信仰上帝以及地狱这些概念,因而在语言上也会有很大的表现,如“上帝的世界”这样的表达方式等等。
3、关于年纪
随着飞行的时间,每个人都应该长大的年轻人步入中年,最后进入老年。这是自然法则,但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人们就会有不同的感觉的话, “高龄” , “老人” 。在英语国家,人们都非常敏感的关于他们的年龄,许多老人都不愿意听到的话岁,在他们心中,它意味着没有用处了。因此,老年人应被称为“老人” , “迟暮” , “长者”,“第二个童年”, “黄金年”,“白发”和“成熟的黄金时代”。老人们希望避免对方的想法,他们不能工作了,而且忽略了社会。这个词说, “中年”也改为“一定年龄”。然而在中国,年老的人是会被受到良好的待遇和尊敬的,我们认为老人是有故事的人,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他们带着大量的“财富”,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4、赞扬与祝贺
在表达赞扬或者祝贺的时候,东西方的表达习惯更是大不同。东方人更含蓄,讲究谦虚,认为这是一种重要的美英,而西方人则认为该夸奖的时候就应该直言,这样会让双方皆大欢喜。因此就会出现这样的表达:外国人会对中国的导游小姐夸赞说你做的很好,你的英语说得很棒,你今天的表现非常出色这一类的话语,而中国人往往会谦虚的推说自己做的不够好,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还请您多多包涵等等,这样的交流就使外国人表示困惑费解,甚至不太高兴,他会认为对方对自己的判断能力不够认可,一旦讲明白以后,老外会坚持说该夸奖的就应该夸奖,不应该把优点和缺陷放在一起来谈,这样两种目的都会打了折扣。如果交流的双方了解一些对方的思维习惯以及观点判断,就会减少因文化差异造成的无效性交流行为。举一个小例子,有一个外国人在夸奖一个中国小姐的时候说“You look beautiful today”(你今天很漂亮),她谦虚的说:“Where(哪里)、Where(哪里)。”这位外国人非常巧妙地说了一句:“Every-where”。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东方人在被称赞的时候还是应该以道谢或者愉快的接受这些方式来反馈,而不是以牵强的谦虚客气这一套,要多说感谢的话。
当然,东西方文化之间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然而,这些差异不是由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国情的不同所引起的,而是由它们对待神明的认知程度的不同所引起的。正是由于这种差异,造成了东西方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东方国家的历史年代多于西方国家,但发展水平却低于西方国家;西方国家的历史年代少于东方国家,但发展水平却高于东方国家。尽管会出现阶段性的、局部性的变化,但就历史的、整体的情况而言,这种差异依然是显而易见的。如今随着全球文化的开放,中西文化日渐融合。例如,现在中国人见面问工资多少的仍然不少,但问芳龄几何已经不多,这得力于中西文化交流的正面影响。因此,为了使跨文化言语交际顺畅进行,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尊重对方的言语交际习惯,尽量克服因文化冲突及差异造成的误解。
二、大学英语语言技能课程与英美文化相结合课程体系模式试析
1、增强东西方文化差异意识。
东西方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应该在尊重的基础上,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弄清楚对方的出发点,从而获得更加客观和准确的观点和见解。另外,我们在跨文化交流当中也应该强化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注重挖掘那些隐含的文化,了解他们的民族精神以及日常习惯是如何塑造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从而最大化的减少不必要的偏见和歧视。只有真正把自己置身于对方文化的立场,从对方异国文化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沟通障碍。
2、教学计划安排
在原有的学时安排之下,第一学期语音课一周安排两个学时,攻克语音关,听说课安排两个学时,听力练习融入口语课程,另外在课余布置一定量的英语简写本小说、报刊时事等阅读计划,并要求用英文撰写读书报告,定期选登优秀作品。 第二学期听说课一周仍然安排两个学时,阅读课安排两个学时,要求学生阅读各种题材与体裁的文章,在课堂上或回答问题或展开自由讨论,继续布置课外的其他阅读计划,并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第三个学期开设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每周两个学时,另外开设英语实用文体写作课程,语法问题在写作过程中解决,每周两个学时,继续布置课外阅读计划,要求学生在一学期内读两本英文原版小说,并撰写读书报告。 第四个学期开设英美文学欣赏与写作课程,每周四个学时,将文学欣赏与写作课程融合在一起,要求上文学课程的老师同时讲授写作课程,在学习完某种文学样式之后,要求学生进行模仿或创作性的写作或设计朗诵、戏剧表演等娱乐性活动。在课外外语系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如讲故事比赛、戏剧表演大赛、诗歌朗诵比赛、英语短篇小说比赛、英语国家背景知识竞赛,等等。
3、课外补充法
当前了解国外文化的渠道很多,大学英语课堂时间有限,想要在课堂上全部掌握是不现实,也是毫无必要的。学生应该自己主动去课堂外收集所学语言国家各方面文化知识,如互联网、图书馆以及与外国友人交流沟通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最深入最全面的了解外国文化,从而更好的掌握外语翻译这门技能。
三、结语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背景下,语言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我们只有真正尊重这些差异,认识和学习这些差异,才能够更好的与其他国家的友人进行交流,从而使我们与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