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S教育——浅谈我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这节课的几点认识
仵华政
penglaixiaowu@163.com
STS教育和我们课堂教学的结合,是在引导学生要从化学视角来关心、关注他身边的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现象的。这是一节基于STS观念而设计的化学课,通过学生对模拟酸雨实验的探究活动,展示河流中的鱼类和自然界中的植物以及宗教文物,举出本地区的环境情况并附真实数据,围绕情感态度着重阐述了使用燃料对环境的污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现和大家交流一下对本课的感想:
本节课的优点:
1、情景素材的选取非常好,他不拘泥于教材,选材贴合于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同时也把化学的学习回归到了它的社会价值,这符合课标的要求,也符合STS教育理念。选取了同学身边发生的问题,学生看到这个容易激发出真情实感。
2、能充分利用地域特色,挖掘学生身边的教材去解读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谈本地区受燃料的危害,并出示本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报告中数据,学生感到真实,更亲近,更容易接受,也更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
3、探究实验模拟酸雨危害——锌粒、大理石被酸雨腐蚀着,植物的叶子变黄、变黑。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身体验,使学生感受到酸雨对我们生存环境的破坏这一事实,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探究再结合身边的素材,把课本的科学知识和社会中的素材结合,体现了STS教育观念中的真实性。
本节课的缺点:
1.在课前素材的准备方面,我认为老师亲力亲为的有点多。虽然老师在课前去收集素材是为了让学生有更真实的情感体验,但说到底它还只是资料。我认为,老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带学生到一些现场做参观,让他们自己去体验。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通过讨论获得更多的体验;
2.在本案例中体验的负面情感过多。我认为还应该让学生多体会一下化学技术对社会的积极意义,比如通过化学技术我们可以防治酸雨;通过化学技术我们可以制造和使用清洁能源等等。这样可以引发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一些化学上的问题。
3.课后最好给学生安排几个调研、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了解一下酸雨的危害性;家庭中使用的燃气为何由液化石油气改为天然气,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等等.
基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STS教育,浅谈一些我个人的建议:
1.讨论交流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时,最好是分组让学生展开讨论,从自己身边的事例谈起,这样学生比较熟悉,能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落实STS教育。
2.课余让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在周日多深入社会,参加一些调查、实践活动,不仅了解化学对环境的影响,更多的是化学对社会的贡献,让学生辨证地看待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通过STS教育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参与到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了解社会和关心社会的人。这样,当他们走向社会时,就能成为关心社会,致力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