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浅谈农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
武占昶
农村学校大多偏远,学生大都是一些农民的孩子,这些孩子从小就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从小就被宠惯着,自立、自理能力差,学习能力差,尤其数学能力特别差,加之农村学校教育相对滞后,这就给我们这些从事农村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增加了困难。如何培养农村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下面本人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是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很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学生很善于观察与思考,对你的一言一行,他们都在观察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和反应。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所以,具有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好奇心强,而好奇心又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留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从认知规律看,人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的数学,但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却是一个质的飞跃,且有大部分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就学的不太好,现在要学习初中数学那就十分困难。因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对他们将来在事业上的选择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呢?数学要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实例突出数学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让学生知道没有数学能力是不行的。此外根据初中学生自制能力差,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特点,穿插使用讲授、实验、举例、设疑、投影等不同的教学手段是很有用的。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应采取易于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最好一节课中能设计一个或若干个能激发学生求知欲高潮的阶段,使学生一直处在研究、分析、探讨问题的兴奋之中。改进课堂教学,做大量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小实验,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体验成功的乐趣,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认识的提高,困难的克服,最终要使他们能看到自己付出劳动后所取得的成绩,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初中学生情绪不稳定,甚至一次考试的失败也会使他们的学习热情一落千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基础好的学生有奋斗目标,基础差的学生看到希望。在考试时,不能出偏题、怪题为难学生,使大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所提高,并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认真分析试卷,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使他们不至丧失信心。实践证明,学习兴趣的确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使学生取得了好成绩,这种结果又反过来强化了学习兴趣,使它产生更大的效能,为学习提供更强的推动力量。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抓好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科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使他们具备了今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基本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