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小学数学课堂教育创新意识
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214500) 乔钧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启发学生创新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迫切需要的课题。创新教育是着重研究和解决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1、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培养。
2、创新思维的培养,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创造能力是核心。
3、创造技能的培养,主要是信息加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成果能力表达等,课堂教学应以加强基本技能为主的能力训练。
4、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不仅是智力活动过程,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理想、坚强信念、勇敢、幽默、毅力、认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 优化课堂教学,体现创新教育 课堂教育是推进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即必须让创新教育进课堂,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成为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催化剂”。
1、导入新课要“妙”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一节课精心设计、巧妙导入是成功的一半,新科导入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开门见山,也可以温旧导新可以谈典激趣,也可以巧设悬念,比如我在《相似形》“比例线段”一节的教学时是利用世界著名的埃及金字塔的测高问题来导入新课的:在十九世纪阳光明媚的一天,一位德国数学家旅行到埃及金字塔下打算在这里短暂的停留。在当地村民热情的陪同下他开始观赏附近十几座金字塔。他从村民的谈话中得知,村里教堂神父出了一则悬赏告示:能测的法老胡夫金字塔(最大的一座)的塔高的人将得到神父的重赏,当地人还没有能得到这份重赏,这位数学家略一思索,马上胸有成竹的表示能迅速的得到答案。
他叫人找来一根竹竿,一根皮尺,把竹竿竖直插在地上,在阳光的照耀下,竹竿脱出一条长长的影子,他用皮尺量出竹竿和影长,然后又量出金字塔的影长,不一会儿就准确的报出了金字塔的高度,终于得到了神父的重赏。
故事讲的有神有色、声情并茂,学生们沉浸于美妙的情景之中。我又将同学们引到现实,你知道这位数学家用什么方法测的金字塔的高度吗?我在数学投影仪上显示出:一轮艳红的太阳,金字塔高AB即影长BC,竹竿A’B’及影长B’C’,我指出这位科学家就是在测出A’B’、B’C’的长度后利用比例式AB:BC=A’B’:B’C’得出塔高的。接着我又提出关键性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AB:BC=A’B’:B’C’的值相等呢?就在同学们很想弄明白却又茫然无措的时候,向他们指出我们通过本章的学习就会彻底明白上述问题,并且可以通过这一方法测算顶部不能到达的高大建筑物的高度,那是在座的同学们也就都成为“数学家”了。通过问题情景创设,不但及其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动机,还能激发学生主动思维。
2、教学方法要“活”
创新教育是一种主题性教育,只有在教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起来的条件下,创新教育的目标才可得以实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一切方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讨论、乐于质疑、善于思考,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只有在方法上下功夫,做到常教常新,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好奇、兴奋、感动、乐学氛围。
3、教学手段要“新”
教育创新首先要引起学生好奇、兴奋、关注、向往、投入,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挂图、学具、教具、实验、实物、投影、录音、游戏、操作、实践活动等直观形象教学手段,是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搜索,这样既可唤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板书设计要“美”
精心设计板书、并能及时恰当的加以运用、辅之以规范美观的字体是完成数学课堂教学任务、增强教学效果的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对一堂优秀教育课的成功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
5、课堂结尾要“巧”
要实现创新教育目标,教师不能满足45分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要通过巧妙的画龙点睛之笔,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巩固知识、调节疲劳、开拓思维、引导学生进入学儿不疲的学习境界。比如我在几何课教学中《黄金分割》一节的结尾我这样设计的:黄金分割有神奇应用,庄严的国旗上的五角形美观、大方、和谐、庄重是和黄金分割有密切的关系;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由于高宽比为0.618成了举世闻名的完美建筑;人体上黄金分割点给美术家设计人体画像最合理的比值;二胡演奏中的千金“分弦”的比为0.618时奏出的音调最和谐悦耳;报幕员站在舞台上近于台口黄金分割点上音响效果最好,显得自然大方;女孩子红头绳扎在毛辫的黄金分割点上显得更漂亮。这样的结尾使学生感知数学的奥妙无穷 ,感受数学的优美,不仅知道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同时也进行了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创新教育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要把学生当成真正的教育主题,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个性发展原则,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不追求千人一律、个人一面,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特长。
3、终身受益原则,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应尽量益于学生的终身成长,使其终身受益。
4、辩证统一、协调一致的原则,教师要把自己的创新与学生的学的创新协调起来,白校内创新与校外创新协调起来,把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把创新意识的强化和创新技巧的学习结合起来。
5、激励进取的原则,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鼓励、肯定、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充满自信,积极投身到创新思维和实践中去。
如果说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创新,那么创新的关键在于启发。所以我么要抛弃过时陈旧的教育观念和作法,树立起人人可以创新并能获取成功的观念,以积极的行动投入创新实践,那么就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就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