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语文试题命题理念分析
李甜
【摘要】职业教育改革“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指导思想的出台为语文教学及命题指明了新的方向,同时也为职业院校语文考试理念的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第一,命题原则要体现职业性与现实性。第二,整体规划要体现科学化与人性化。第三,能力考查要体现层次性和均衡性。第四,题型设计要体现创新性与开放性。第五,命题方式要体现综合性与迁移性。第六,试题选材要体现时代性与地域性。
【关键词】职业院校 语文试题 命题理念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指导思想的出台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同时也为职业院校语文考试理念的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教学改革,理念先行。
第一,命题原则要体现职业性与现实性。职业院校教育中,语文本质上是职业性。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劳动人才需要具备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试题要满足学生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为终身学习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命题者应从学生实际和职业需要出发,注重实用意义和价值,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考试要体现实际应用能力。试题要把语文学习内容的考查与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有机联系,贴近现实生活,贴近中职生实际,加强对考生接受信息和利用信息能力的考查,考查其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学会理论结合实际,增强实际操作技能,增强试题的现实性。
第二,整体规划要体现科学化与人性化。科学化是指试题在命题组织、命题过程、考试过程和考试总结等一系列环节的管理上要科学。教育主管部门和考试招生部门应科学有序地组织考试报名工作;组织命题专家根据国家精神和本地区教学实际,依照教育测量学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科学地命制题目,确保试题的效度,合理控制难度和区分度;试题表述要严谨周密,答案要正确,评分标准要细化,避免出现常识性和知识性错误;考试过程要确保公开、公正,秩序良好,确保考试的效度;考试结束之后的评卷工作要准确高效,确保公平;招生录取工作结束之后要做好试题质量的分析总结。人性化是指试题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考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世界以及年龄特征和心理、思维特征,强调对人的关注与尊重,给考生以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题量不宜过大,要给考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思考过程;题面要生动灵活。试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个性差异,更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第三,能力考查要体现层次性和均衡性。语文考试命题要在题型、内容和能力方面覆盖全面,以适应不同能力结构的考生。题目要融合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在层次和赋分上要横向和纵向地适当拉开档次和梯度,使试题能够适应不同程度不同水平考生的答题诉求。语文试题在适当拉开层次的同时,还应该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均衡发展,在题型设置、内容板块和能力层级的配比上要注意协调。难度可以适当降低,但不应为了低就而过分强调或突出其中某一方面,也不应刻意忽视或弱化某一方面。
第四,题型设计要体现创新性与开放性。试卷在题型设计上要新颖独特,要善于从内容的考查方式和题目类型的设计方面做大胆尝试,要敢于突破旧有模式,敢于创新。同一内容可以变换不同题型,同一题型可以适用不同能力,同一能力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考查。总之,可以打破任何界限,进行重新组合。也可以设计比较、想象、辨析、设计、构思等各种全新题型。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创新的目的不是求偏、求怪、求难,而是求新、求变、求异。语文试卷要突出试卷的开放性。所谓开放型试题,是指解题思路的多元化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试卷要科学设置真正意义上的主观性试题,倡导学生的个性解读和多元阐释,鼓励考生发表具有独创性和个性化的意见,给考生较大的自主空间。对于主观性试题的答案也不追求同一性和唯一性,只确定一些原则性的要求,使答案存在合理的自由度,做到多元而有界。
第五,命题方式要体现综合性与迁移性。社会生活和职业环境是复杂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静止的。学生应该具有处理事情、判断推理和评析鉴赏的综合能力。因此试题应改变传统评价中对孤立问题的测验条目,而应将知识、能力、综合应用融合在一起,尽可能结合语境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测试。语文试题改革还应该注重考查学生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能力。迁移能力是指学生可用已有的知识结构来解答未知的问题,是学习的有效方式。迁移能力的高低是学习能力高低的集中体现。而两种学习之间要产生迁移,关键在于发现它们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且迁移量取决于两种学习之间固有的同一性或相似性的数量。因此在试题材料选用上应注意尽量选用一些与基本篇目程度相当、内容相似的材料,使学生能够凭借课内辐射课外,根据已知推知未知,从而考查其迁移能力。
第六,试题选材要体现时代性与地域性。语文命题应该加强试题选材的时代性。题目材料除文言文阅读外,应尽可能密切联系我国和世界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广泛取材。材料内容要典型、积极,要富有朝气、富有时代特色,强调人生品味,传导社会价值。试题应该起到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开拓知识视野、提高文化素质的作用。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自然、社会、文化、风俗等多方面的鲜活的资源都可以成为试题命制素材的来源。语文试题应积极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和开发,根据本地区教育教学改革情况制定出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题目,丰富试题内容,形成自身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