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要求中学英语教师提高素质以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化发展
郝博
摘要:伴随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新的教育理念孕育而生,教师面临巨大挑战。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新课程理念要求中学英语教师进行自我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 中学英语教师 素质 教师自我专业化发展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让英语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各项教学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变化,不仅让英语教师感到压力,而且也让英语教师开始为自己寻求发展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马克思说:“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我的完善”[1]。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从一开始教学就要不断自我发展与完善。这种动力来自于教师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自我的超越,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升华。新课程理念要求中学英语教师进行自我专业化发展。就像富兰克林所说: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笔直站立的。
1、全新的英语课程价值观要求英语教师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长期以来,作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就是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课程价值的认识基本停留在两个方面:英语是进行交际的工具:英语是学生在重要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工具。而《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第一次从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的角度明确提出英语课程在构建人文素养方面的价值。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全新的英语课程价值观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巨大潜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放在英语教学的首位,把学生学习策略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学习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人沟通合作能力的发展;在英语教学中要求教师对学生增加跨文化的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学英语教师要想实现新英语课程的教育目标就必须具备完善的人文素养。
2、全新的英语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具有宽广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程标准把英语课程的目标从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扩展到五个方面,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对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具备更夯实的专业知识,能够与其他科任教师紧密协作,能够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地编写校本教材,增强对课程的整合力和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训有机结合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改善自己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知识内容,提高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求教师不仅对本专业有较深的造诣,对相关旁支科目有一定的了解。由单一的教教材,变为合理地使用教材,并通过报刊、杂志、电影、电视、图书、网络、音像制品等多渠道整合教育素材,由单一的教英语学科,变为教科学,既教育学生本科目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又教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还要教育相关科目的基本常识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此,英语教师唯有不断加强自身专业修养,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研讨会,获取教育最新资讯,走出去,带进来,把握最新教育动态,使自己的思想、知识与时代同步,才能提高业务水平,才能在新科标实践中游刃有余,才能在新科标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做到少一些叫苦,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才能在新科标实践中做出更大贡献。
3、全新的英语课程内容现代化要求教师提升个人专业学术水平,拓宽教师个人专业学术视野。新英语课程内容现代化既表现在英语课程内容的更新,也表现在教材体系结构的优化、教材设计思想的现代化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传统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都是“蓝本”,都是“作者的作品”,教师只能摹仿,只能尊重作者所想表达的是什么并以其作为标谁,除此之外,其他理解都是错误的,或是不被允许的。新的英语课程观要求实现从“蓝本”到“文本”的转变,以文本的开放性、创造性、生成性为教学创造更多的机会。在英语新课程中,我们所面对的只是文本,其意义是多样的,关键在于教师自己做出怎样的诠释,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对文本作出多种理解,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理解,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讨论,以平等的态度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为何这样理解。课程内容现代化要求教师自身一定要贴近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对计算机等新的工具性学科有足够了解。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要求教师自己在知识价值的理解上,要超越学科的局限,去深切体悟知识的生活价值及其对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意义。要做到以上几点,教师自我就必须保持一种持续的探索意识和学术敏感力,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上有所积累,不断创新。所有这一切,都可归结为教师自我学术视野和学术能力的不断提升与发展。不难看出,不重视自我专业学术水平和自我专业学术视野发展的教师,不可能是好的教师。
在教育史上,德国“师范教育之父”第斯多惠以哲人为榜样,提出一个理想的教师应由日耳曼人之气魄,有赫别尔之快活,有莱辛之锐才,有裴斯塔洛齐之热忱,有奇尔利希之明晰,有萨尔兹曼之能辩,又莱尔尼茨之学识,有苏格拉底之智慧,有耶稣基督之博爱。这说明要想成为好教师,就必须具备高素质,关键就在于进行教师自我专业化发展。新时代的英语教师更应该顺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与时俱进,走在教师自我发展的前列,成为现代社会中合格的新型教师。
[1] 陈方.近年来我国教师专业化研究综述[J].中小学管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