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反思拾零
李吉英
764661269@qq.com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老师完全没有必要的局限于学校这个社会小舞台去要求学生,大可以把实践活动的范围扩大化,以便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应,让知识与生活接轨,让所学有用武之地。倘若如此,学生的全面素质何愁不能提高和发展。
如何挖掘教育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我们应根据本课程自身的特点,置身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便更好地开发学生潜能,更多地造就创新型人才。
一、以动手体验为钥匙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虽说是实践性学习活动,但也离不开一定的文本学习。文本学习是一种符号学习,是对前人积累下来的认识成果通过各种间接学习的方式来获得。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实际上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关系。教师要把握实践的深度,引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和达到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的。
如教学“给班级穿新衣”时,课前向学生明确了本节课活动的任务,组织学生调制油漆,现场示范给墙壁刷油漆。接下来放手让学生动手体验。学生自主分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大家忙活开了。有的给墙壁定高度做记号的,有的往地上铺垫报纸以防油漆洒落地上的,有供应油漆的,有做提醒牌的。大家忙中有序,偶尔油漆溅到脸上、衣服上也不在意……望着绿油油的墙壁,同学们的眼睛更亮了,笑声更甜了。这次动手体验,让学生找到了掌握油漆知识和技能的金钥匙。
毋庸置疑,在开展这一活动的过程中文本学习是必要的,但如果抛开实践学习而完全依赖于文本学习,那么综合实践活动也就名存实亡。只有正确处理了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班级穿新衣”是一次研究性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因能主动探究,印象也就深刻。正是由于我们摒弃了“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去做。如此以来,贴近学生生活了,快乐也就相伴而至,学习效率更是明显提高。
二、以德育教育为抓手
现代教育呼吁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何为素质教育?特级教师高林生一语见地“让学生把好的习惯养成了就是高素质教育。”每个人的习惯来自他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教育必须植根于生活,表现并服务于生活,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艘能让教育通往学生生活世界的轮船。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走进学生的生活不失为一条捷径。
比如针对学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按时值日等不良习惯,而设计的“争当文明小公民”的实践活动效果就非常好。首先,收集一些相关内容的图片和影视片断,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观看,让他们初步了解到这些不文明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然后让学生调查自己身边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最后让学生交流自己对此的看法。在此活动过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给别人带来的不良影响,为争当“文明小公民”而努力,进而自觉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所悟的情境教育,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以基地建设为依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至关重要。要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从有利于实践课程的教材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拓展,建大建好教学基地,让学生由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而这些基地因类别不同,内涵丰富,课程资源也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学价值不可估量。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依托作用,开展活动时还可以邀请基地周边的部分学生家长,或熟悉基地情况的行家里手担任基地辅导员,引领学生开展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地方的历史文化,目睹高科技生产的神力,体验生活的真谛。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对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的悟解,赋予教育生命的活力是其它学科无可替代的。
四、以切身感受为切口
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中选取学习课题,和生活目的建立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及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生活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之得以沟通。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可以让学生到大自然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变化,春的气息,春的生命活力。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的描述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时下,综合实践活动课已越来越受到众多有识之的重视。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离不开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必须注重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选择课题,寻找适合自己的探究活动方式。同时,坚持生活性及现实指向性原则,重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重视体验和探究来自小学生现实生活并对他们自身、家庭、学校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及课题。此外,要根据学校及所在地区的特点,充分开发与利用学校、社区和地方的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空间。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从而满足学生成为创新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