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特点是考察考生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以及对知识的融汇贯通灵活运用和综合的能力。因此,复习时要注意知识之间横的联系,多搞综合性练习。例如,《政治经济学》中的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社会发展简史》中的社会形态更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可联系《辨证唯物主义常识》中的对立统一观点来复习。事实上,近年高考试题中占分数最多的论述题都是综合性的。复习时还要根据高考的特点,在题目类型、答题方法上适当提高适应能力,进行多样性的练习,以便审题正确,答准问题。 现从根据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和考生应考的情况,谈几点意见。 一、复习好基础知识。概念、原理是全部答案的基础。概念理解透彻,就有可能进一步发挥。例如。在《辩证唯物主义常识》中,如果对“物质”这个概念、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理解得比较透彻,那么,对整个辩证唯物论部分的知识便有了个基本轮廓。相反,如果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认识模糊不清,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的水平上,那么,整个哲学部分的复习便会失败。由于理解尚且有问题,因而更谈不上运用了。 二、处理好记忆与理解的关系。高考复习内容很多,尤其是高考命题越来越趋向于考察灵活运用的能力和基本知识的扎实程度,靠突击强记是无能为力的。只有处理好记忆与理解的关系,才能事半功倍。一般来说,理解了的知识记得牢,而大量的熟记又有助于理解的深化。也就是说,开始复习时要着重于理解,同时注意补缺补漏,纠正错误,再作粗略的记忆。另方面,广泛熟记基本知识,又有助于知识的综合整理、分析判断、比较鉴别等深化知识的抽象思维。 三、处理好掌握基本知识与运用这些知识的关系。理解是基础,运用是提高,记为用,用中记。知识的运用包括运用基本原理观察事物,解释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复习时要循序渐进:在理解、记住全部复习内容的主要部分和概念、原理的关键词语的基础上,可先作一些综合性不强的运用练习;在复习的后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透彻,比较全面了,再作综合性、灵活性比较强的运用练习。作这类练习时,文字表述要求准确无误,以适应高考答题的要求。 四、处理好掌握基础知识与适应新要求的关系。不管形势如何发展,不管考题形式有何变化,高考命题是“万变不离其宗”,即离不开基础知识的。当然,政治试题要配合形势,每年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这是要注意的。但不能轻重倒置。如果抛开基础知识,一开始便把复习范围囿于若干道命题上,则往往会吃亏。 此外,复习时要订好计划,妥善安排。注意有先有后,有详有略。开始时先把大系统粗看一遍,然后再进入具体内容的复习,以了解所复习的部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与其他部分有何联系,保持头脑清醒,避免知识混淆。至于复习资料,不必贪多,可选择一种为主其他为辅。切忌盲目滥读滥记,作资料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