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法,对优秀男子200米运动员全程速度变化、分段速度变化、优秀男子200米运动员的速度分配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速度 分配特征 200米 男运动员
前言
短跑运动历史渊源,短跑项目已百年历史。它一切运动的基础。男子200米的分配特征是运动员技术能力与战术特征的真实写照。本文从运动学以及生理学等角度对男子200米运动的全过程平局分配,加以分析。目的在于找出男子200米运动的规律并为我国短跑运动训练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将以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200米决赛的八名运动员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200米决赛的八名运动员的全程速度分配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文利用吉林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网数字图书馆、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10片与第十一届全运会田径男子200米成绩分析中收集到的运动员成绩的相关数据。
1.1.2对比分析法
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200米决赛的运动员与北京奥运会男子200米决赛的运动员在全程速度分配方面的差异,找出我国男子200米运动员速度分配的特点。
1.1.3数据统计法
针对在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全运会田径锦标赛男子200米决赛的八名运动员中收集的成绩数据,用计算机进行整合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 比赛成绩分析
2.1.1 优秀男子200米运动员全程速度变化分析。
本文所采用的人物实例是:李明轩(黑龙江)、黄玮(上海)、黄祥(四川)、王成梁(解放军)、李翔龙(江苏)、张峰(江苏)、梁直鸿(解放军)和于亮亮(山西),从表1和表2中可以了解,所有选手的速度分配均具相同规律:即运动员以零速度起跑,在0米-50米段期间的加速,并达至顶峰,随后在100米-150米分段和150米-200米分段渐下降。
在所有参赛选手中,李明轩全程速度波动小,并且持续拥有平均速度水平。他除在起跑段速度低于名列第五名的李翔龙外,在其他的三个分段都创造最好平均速度。他在0米-50米段,50米-100米段100米-150米段150米-200米段的平均速度分别是5.11m/s、6.11m/s、6.75m/s和5.03m/s。起跑速度较好的他,在0米-50米段,其成绩是5.11s,仅较李翔龙慢了0.02s,却比其他选手快0.08s以上。灵敏地起跑速度为李明轩提供了较好的加速基础。同时,在0米-50米分段,李明轩亦速度惊人,从8.12m/s提升到10.12m/s,比第一分段提高了19.76%,是所有选手中速度提升第三快的,仅次于黄玮和在黄祥二人。随后的100米-150米段,是李明轩发挥最为出色的一个分段。他以3.66%的下降幅度成为所有选手中速度降幅最小的。最后,150米-200米段,李明轩以优秀的速度耐力,致使他在冲刺阶段速度仍然保持在8 m/s以上。
由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在男子200米跑比赛前100米中,选手0米-50米分段速度发挥对50米-100米段的加速度有影响极大。起步速度跟不上会导致全程失败。在后半程中,李明轩在100米-150米段时速度为9.75 m/s。仅比50米-100米段下降0.37 m/s。此外加之在150米-200米段李明轩仍以9.03 m/s的速度领先于每一位对手。这比黄玮快0.18 m/s,比黄祥快0.29m/s,正是李明轩过人的速度耐力让他最后以0.48s的巨大优势领先于黄玮获得冠军。黄玮在100米-150米段速度为8.85 m/s,成绩降幅比较大,但因其在最后50米对速度的保持比较好,因此获得亚军。黄祥和王成梁两者后半程所出现得你追我赶的现象使得二人最终于11.00 m/s,成绩并列,并且他们两个总成绩也是相等的同为22.06m/s。从上分析说明,在男子200米比赛中,0米-50米段速度发挥对总成绩有一定的影响,100米-150米段速度保持对成绩有很大的影响,而150米-200米最后耐力冲刺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表现。
表1 决赛分段速度变化(m/s)
分段 1 2 3 4 平均速度 8 66 10 88 10 47 9 90
最大、最小速度差 0 66 0 02 0 42 0 66
标准差 0 169 0 247 0 112 0 197
表2 运动员总成绩和分段成绩一览表 姓名 总成绩 成绩排名 0-50m 成绩排名 50-100m 成绩排名 李明轩 20.79 1 8.64 8 10.04 7
黄 玮 20.98 2 8.61 7 9.80 3
黄 祥 20.99 3 8.47 3 10.06 8
王成梁 21.00 4 8.39 2 9.92 4
李翔龙 21.04 5 8.49 . 4 10.00 6
张 峰 21.16 6 8.58 6 9.98 5
梁直鸿 21.26 7 8.52 5 9.78 2
于亮亮 21.57 8 8.36 1 9.69 1
平均值 21.10 8.50 10.88
姓名 总成绩 成绩排名 100-150m 成绩排名 150-200m 成绩排名 李明轩 20.79 1 10.47 1 9.95 1
黄 玮 20.98 2 10.06 3 9.45 3
黄 祥 20.99 3 10.06 2 9.47 2
王成梁 21.00 4 9.96 4 9.47 4
李翔龙 21.04 5 9.94 5 9.40 6
张 峰 21.16 6 9.96 6 9.42 5
梁直鸿 21.26 7 9.73 7 9.29 8
于亮亮 21.57 8 9.63 8 9.31 7
平均值 21.14 10.47 9.90 在张峰、李翔龙、梁直鸿和于亮亮四名运动员之中,张峰在各个分段的平均速度分别是8.14 m/s、9.94 m/s、9.40 m/s和8.64m/s,并且他的全程平均速度是8.98 m/s,比他们四人的平均速度都快,并且与黄祥和王成梁全程平均速度一样快。张峰的起跑很好,他在0米-50米段创造了本分段的最好平均速度,为8.14 m/s,甚至比获得冠军的李明轩还领先0.02 m/s。而其他三名选手的分段平均速度中,李翔龙7.94 m/s,梁直鸿为7.96 m/s,于亮亮的速度7.92 m/s。他们与张峰之间最大差距为0.22 m/s,最小为0.18 m/s。这样的差距为张峰在后面的比赛中的领先地位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起跑到50米及50米到100米段的加速过程中,速度提升了1.80 m/s。在0米-100米这前半程距离中张峰以11.17 m/s,的成绩遥遥领先于李翔龙,梁直鸿,于亮亮。三者在0米-100米段成绩分别为11.37 m/s、11.42 m/s和11.50m/s。而张峰在第三段依然具有较好的速度,其平均速度为9.40 m/s,名列第四,但是在最后冲刺阶段,且速度下架幅度过大,最终王成梁越过他获得第四名,张峰居第五名。在所有选手中,于亮亮是最为特殊的一位,他在各个分段的成绩,除了第三段时有较快于梁直鸿外,其他分段速度都是最差的,因而他的全程平均速度也是最差的。
2.2 优秀男子200米运动员分段速度变化过程分析。
见以下图表可知,在男子200米运动中,运动员得第一段成绩直接影响全局,即起跑速度决定最终速度。同时在第二段将速度达至顶峰。前100米的加速过程决定胜败关键,同时能否在第三段与第四段将速度保持下去,对耐力是一种挑战。若能将全程速度分配合理,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表3 运动员分段成绩与总成绩关联度一览表 姓名 0-50米 50-100米 100-150米 150-200米 0-100米 100-200米 李明轩 5.16 3.94 4.13 4.54 10.10 9.67
黄 玮 5.31 3.97 4.28 4.65 10.28 9.94
黄 祥 5.29 3.97 4.29 4.72 10.26 10.00
王成梁 5.24 4.02 4.31 4.69 10.26 10.00
李翔龙 5.14 4.03 4.32 4.79 10.17 10.11
张 峰 5.50 4.07 4.31 4.73 10.37 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