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了解社会需求
学校可根据各专业条件和状况,适当的放宽延长学生在校注册时间。允许学生在校学习一段时间,根据国家、学校或个人需要,允许学生离校修学一定的时间去接触社会,让他们带着问题或创新走向社会,再带着问题或需求回到学校继续学习,这样有利于学校与科研的结合。
八、设立多项奖学金
学校可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定一定数量的学习创新金,激励学生在实习实践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新和发明获得相应成绩学分,并奖励他们一定的学习创新奖学金,这样能有利于学生的大胆思维、积极参与、勇于创新。同时,也是有效地避免只靠单纯考试分数的高低获得奖学金的一种方式。
九、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改班级课表为教师课表。现大多数的高校都是以班级安排上课时间,并由所在专业指定授课教师,这样不利于学生,从而剥得了他们的选择权。改为教师授课表,有利于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教师听课,并参加学校对该课程的通考,这样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十、教学辅导要多样性
根据专业的不同和特殊性,适当设立专业课教师指导室。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多数高校教师实行不坐班制。平时上课由于各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不可能和每位学生都有交流时间和指导时间。学生对于学习上、实习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地解答和辅导,这就造成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的障碍。在实行专业课教师值班指导的同时,也可开设网络专业指导,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1、魏伯河 《[推荐]呼唤有智慧的教育(吴志宏)》 [OL] 博客中国 2006.11.1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6/1116/10/13119_261287.shtml”
2、方倩琳 《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OL] 中国科大新闻网 2006年11月24日“http://news1.ustc.edu.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