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时代与社会的日益发展,90后已成为新一代的大学群体。90后的身上不仅有着明显的时代性,同时也有着个性化的性格特征。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不仅制约了教育体制的完善,同时也限制了90后个性化的发展。因此,高校应制定出适合90后自身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由此可见,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教育管理模式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论述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创新,以便促进教育路道上新的突破与成功。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一、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现状
随着教育体制的逐步改革,高校的教育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如今,受教育的主体是赋有个性的90后,所以教育管理模式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不再适合90后的性格特征,而且也没有凸显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要想促进90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要改革和更新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在高校的现阶段发展中,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学生作为管理工作的中心
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中,对于学生的管理主要是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主。但是,由于90后自身有着明显的性格特征与叛逆心理,原有的规章制度不但没有达到遏制的效果,相反还激起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可见,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90后大学生的发展,所以应制定将学生作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也就是现阶段各大学生中出现的学生会的管理模式。学生会是由学校中表现较为优秀或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组成的,他们在起到带头作用的同时,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可见,对学生的管理工作由规章制度逐步转移到学生自身,不仅能增加了学生的自觉性,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完成。
2、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打造的特殊环境,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可见,大学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90后,由于身心发展还尚未成熟,所以对于新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学校应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学校应适时开展一些提高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
3、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固然也是教育管理模式的对象,只有将学生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所以,高校应在满足学生合理要求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于90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应尽量给予足够的容忍和宽容,要引导他们改掉自身的不成熟。高校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时,要坚持平等的原则,对于不同的学生要给予同等的待遇,这样才能受到更多学生的理解和认可。而且一切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同学,要做到适时帮助;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尽量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而非过度的批评和惩罚。
二、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教育不仅是一个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教育是一条漫长而复杂道路,因此,应适时转变与时代不适应的教育管理模式,实现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更新,教育的管理模式也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便促进教育管理模式技术上的创新。可见,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不仅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也是保障高校教育工作有效完成的有效手段。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分类引导的管理模式
针对90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单一的管理模式不但影响了教育的全面化管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应转变单一的管理模式,采用分类引导的管理模式。对于性格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分类管理,切实做到一切从学生出发。这样不仅减少了管理的环节,同时也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可见,采用分类引导的管理模式不仅完善了教育的管理模式,同时也符合了90后的性格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某些高校的管理模式中,实行指导员的分类指导,将日常事务与思想教育两项工作分开进行管理,这样就在无形中落实了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职责。随着教育管理模式的日益完善,分类引导的管理模式也将逐步被广泛的应用。
2、注入人文关怀的管理模式
在以往的教育管理模式中,高校常常实行领导与命令的管理方式,这样无形中确立了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疏远关系,而且学生在管理中处于被动的地位。由于教育对象的转变,这种生硬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因此,教育管理者应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适时调整被领导与服从的管理模式,应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正做到关心、理解学生。让学生在人文关怀中,切实感受到管理模式的人性化与合理化,这样才能在了解学生真实想法的基础上,促进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完成。可见,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不再是灌输的思想,而是在人文关怀的影响下实现教育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创新化。
3、实现大学生涯的规范化、科学化
大学生涯不仅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同时也是真正迈向社会的过度阶段,所以对大学生涯的规划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决定着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形成。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中,高校一般都在即将毕业时才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事实上,学校应在大一、大二时就对学生进行大学生涯规划的管理。这样,不仅确立了90后学生在未来发展中的目标,同时也增加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学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大学生涯规划,使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可见,实现大学生涯呃规范化、科学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4、设置多层次的自我管理模式
在高校的管理模式中,单一化管理模式的弊端已经日益暴露,因此,加强自我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教育体制日后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将学生作为自我管理模式的主体,这样,在管理过程中更容易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沟通。高校中,学生会的成立是自我管理模式的最好体现,在优秀学生的表率与管理下,学生的实际问题更容易被发现和解决。同时,高校也应在自我管理模式设置多层次的管理方式,如在学生会中设置多个部门分类管理学生的日常工作,并且在各部门设置部长和部员,将各项工作做到细致化管理。可见,在高校设置多层次的自我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促进了高校管理模式的细致化、规范化。
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发展和影响下,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逐步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这样不仅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促进了90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对象的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弊端不仅阻碍了教育体制的完善,同时也制约了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作为90后的大学生,也应在注重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可见,实现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不仅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完善教育体制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