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
来源:互联网 sk007 | 车鸣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中学生在个案心理咨询中无论内容、形式还是咨询效果都有其独特性。总括其特点主要有:一是内容多为学习问题。涉及学习成绩、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计划、生物钟等;二是表现比较强烈。如与父母、同学关系出现问题之后负气离家出走、心灰意冷的;三是极端化倾向。一次考试成功会使他们觉得自己不得了,飘飘然溢于言表,而一次考试失败又能把他们打入十八层地狱;四是心理表现的表面性和简单化。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而产生的挫折感尽管表现强烈,但大多很肤浅简单,或者说他们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基础上的情绪反映;五是可塑性强。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无论从认识上、情意品质上还是个性特征上都处于一个质的转折期、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在这个时期合情合理的引导、推心置腹的沟通、没有任何条件的尊重接纳以及通情达理,都会给他们带来积极的影响;六是家长的配合是咨询效果的最基本保障。中学生来咨询百分之九十五是有家长陪伴,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在中学生咨询模式很特别:家长——学生——家长——家长学生。在此模式中,家长的地位很重要。这不仅仅是形式,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并通过实践证明——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几乎百分之百与其家长有高的相关关系、心理问题能否有效解决也离不开家长的全心全意配合,与其说家长想通过咨询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还不如说是家长通过给孩子咨询发现了自己的问题,结果是家长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的所谓问题也就解决了。通常的情况是家长生病,孩子吃药,也就是说当孩子有心理问题的时候,家长一般不会考虑到自己与孩子的心理问题有关系,认为孩子的问题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于是会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治病,甚至把孩子弄到精神病院吃药打针。然而在我们的中学生咨询模式中,家长最终意识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才是孩子心理问题滋生的关键,孩子真正的病根是家长。既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全家总动员共同解决问题,家长生病家长吃药。这样的效果在个案心理咨询中的作用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大的,由此我们认为家庭教育是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能否顺利走过人生这个转折期、能否健康成长、成材的最重要因素,而家长又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

  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其优点和长处。家庭教育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点:从家庭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来看,他们之间更多一层血缘关系。就是这一点使家庭教育在实施中表现出感染性和随意性的特点。血缘关系使子女对父母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与亲切感,因而,对父母的教诲愿意听取。父母的喜怒哀乐时刻感染着子女,他们之间的心理相通使子女时刻受到父母的不自觉的影响;从家庭教育的影响途径和方式来看,家庭教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使子女通过耳濡目染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有严密计划和系统性的正规教育。家庭教育有两种形式:一是家长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子女进行影响。比如对孩子进行表扬和批评等,这是一种显性教育;二是家长利用和控制家庭环境并使之对子女产生积极影响,如注意自己的言行,布置家庭环境等,这是一种隐性的教育。两种教育形式使得家庭教育表现出熟知性和继承性。父母子女朝夕相处,彼此了解最多,所谓“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便说明了这一点。长期的家庭教育熏陶使子女自然而然地把家庭中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动力定型,即定型化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系统。其实质就是人的人格心理形成的生理基础。所谓“家风”、“家传”就是家庭教育继承性的一种证明;从家庭教育实施的时间看,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表现为早期性和终身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李全彩,2000)。正因为此的家庭教育特点也就必然带来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问题,而家庭教育中最关键的也是最能动的因素是家长,家长在家庭中对于孩子的不良影响主要由于其有意无意中对客观存在的孩子心理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忽视——太主观所造成。我们在咨询中家长的主观性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想当然的家长

  由于自己的生活经历、认识水平,无论是低文化水平的家长还是高文化水平的家长,他们在孩子未出现严重问题之前都固守自己的教育方法方式,认为自己的教育没问题,而有问题的是孩子,因此一般带孩子来咨询的家长总是把孩子的缺点数落的很多而且非常生气,恨铁不成钢之情益于言表。这类家长的教育观念与他们的自我中心思维紧密关联,在他们的意识和潜意识中孩子其实只是他们的一部分或者延续,因此必然的只能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无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当然这种观念不仅仅制造了许多问题青少年,而且造就了大批缺乏创造性的平庸者。家长的欲望就是孩子服从,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可以为所欲为的对孩子实施他的教育,也就是说家长认为的好的教育都能够在家庭中进行,这是由家庭教育不可控的特点所决定的,有多少个家庭就有多少种家庭教育。尽管孩子会有不同形式的反抗如婴儿可以哭闹来反抗家长肆意的更换奶品,幼儿利用逐渐灵活的身体动作挣脱家长的手,甚至小学生学习撒谎来反抗父母的附加作业,但客观上的力量悬殊、脑力的巨大差异,孩子绝对不是家长的对手,最终的结局,至少是短暂的结局孩子输多赢少,家长是赢家。也就是这个赢家满足了家长的统治欲、权利欲、占有欲,但恰恰牺牲孩子的敢为、敏感、求新求异、自我保护、抗挫耐挫、自信自尊、爱、理想等优秀心理品质的形成。任何心理品质都是一个养成的过程,一旦过程中的教育刺激是不良的,尤其是当个体的主观经验还不足以对刺激甄别的情况下,隐患是巨大的。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就是这些隐患的突显时期,前来咨询的青少年尽管问题不同,但根源性问题是一致的:普遍的家长都有自我中心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家庭教育

  尽管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但反应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外向孩子反应强烈,有的内向孩子反应舒缓甚至表面很平静。前者从客观上会引起家长的关注、会造成矛盾的激化,使成长问题明朗化,一般不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后者的成长问题则往往被家长忽略,许多家长说孩子一直都很乖,没想到会弄成这样。如一位叫小敏的初三复读生在新学校学习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她离家出走,家长动用警力被找回,后又割腕自杀而因刀不快未遂,按她的原话就是“想死,刀都不快”。这位少女是不是真的对生活绝望了呢,不是!作为一个内向又刚刚转入新学校的复读生来讲,她的自尊因为刚开学的一次课堂上表现不佳被老师罚站多达10节课,受到了近乎完全的破坏。于是她多次向家长提出转学,但家长总以该生所在学校教学质量高等理由拒绝;她多次向同学表达她对老师的做法的反感情绪,以期试图从同学中找到缓解自己心灵痛苦的途径,但她又失败了,因为已经习惯了老师做法的同学并没有与她产生共鸣。小敏最后选择了前述的反抗方式。终于唤起了家长的注意。小敏在其父母等几个大人的陪同下来到了工作室。我与小敏只聊了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就达成了共识:换一个环境,重新投入生活。小敏显得信心十足。小敏的悲剧性故事可以给予我们很多启示,但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作为一名中学生家长,务必要懂得孩子的心理,只一味地按自己的想法和标准想当然地去要求孩子,甚至于去逼迫孩子,就如小敏的父母,那不仅不能培养出人才,而且连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都危险。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076/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工...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于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2-5028/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
国际中医中药《国际中医中药》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于197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5398/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论著、...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双月刊),1979年创刊,由武汉工程大学主办、湖北省教育厅主管,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创新,提倡严谨求实的学风和清新活泼的文风,反映我院...
双足与保健《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的宗旨是普及推广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反射疗法)及其它自然疗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作出贡献。 本刊是国内专门介绍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国外...
日本研究《日本研究》
《日本研究》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027/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经济、历史...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