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看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一开始,这本书让我感到了一种少有的兴奋与满足,因为其开篇对于班主任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些看法使我颇受共鸣。比方说“多改变自我,少埋怨环境”,又比方说“多学习,少批判”,再比方说,魏书生提到了关于教师劳动的三重收获。这些都使我这个刚刚做老师的大学毕业生有了一种对于班主任工作的醍醐灌顶式的认识。但是看到后面,也就是第二章节,关于对于学生培养的部分,我就多少有一些不满了。因为书中写到的一些案例都无一例外地留有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痕迹。文章中对于一些学生的批评在我看来,在今天的学生身上发生得很少,甚至是如果他们有这样的行为我倒是要出于真心的表扬他们一番了。比方说打架。你要让现在的孩子,特别是重点中学的孩子打架,那是基本不可能的。当然看到我这片文字的人一定要说,你怎么能去表扬他们打架呢?而且还是出于真心的?
我当然要表扬。因为现在孩子的身体素质实在是太差了。跑个800米都气喘吁吁。我去家访的几个男生,虽然都是人高马大的。但是谈到体育,他们似乎只是看的多,喜欢亲自参与的少。即使有些优势的体育项目也只是羽毛球乒乓球这类的小球项目。喜欢在大天地里奔驰的孩子不多啊。所以,他们的肢体对抗项目当然是比较不足的。如果他们能偶尔打一架,锻炼一下筋骨,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话要说回来,但愿他们不要伤者对方才好。锻炼筋骨嘛,切磋技艺,点到为止。
又比如说,魏书生谈到表扬一个孩子以鼓励他的自信心。他举的例子是一个孩子把《扁鹊见蔡桓公》一章中的“蔡桓公”读成了“蔡恒公”,引得台下哄堂大笑。然后魏书生表扬他的时候是说,这个孩子会独立思考,根据字形猜测“桓”字的读音,虽然读错了,但是它的“独立思考”的精神也值得表扬。
我就在想,这样的案例放在今天包括读错音的孩子在内的全场学生,会不会认为你是在出于帮助其树立自信心的目的而表扬他?或者说,在场的所有人都会认定你是在讽刺他?我想,这庶几会是后者。那么问题就出来了。今天的学生会有一些什么问题?对于他们的批评教育,老一套的东西已经不行了。诸如上面的这种表扬,我觉得多少有些廉价。因为这种表扬实际上是为表扬而表扬。这种表扬其实是软弱无力的。学生错了,就是错了。不必为了帮助其树立所谓的“自信心”而去做一些虚假而又廉价的表扬。这样只能够在全班同学面前教会他们怎么说假话。这是不好的。
当然,历史地看问题,魏书生的这种教法,在当时来说,已经算是先进的了。因为当时的历史环境是人与人之间缺乏尊重,人和人之间的相互责难已经成为习惯。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给与学生一些表扬——虽然有些表扬很廉价——的做法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在今天社会越来越民主,社会越来越开放的环境下,讲真话,教会学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并努力改正这个比廉价的表扬要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