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用生物学专属语言文字、符号等即生物学语言描述生命现象和阐释生命本质,对完成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和检验教学成果等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教学过程 生物学语言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和教学的高标准要求,课堂教学的语言愈来愈被广大教师所重视。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课堂语言是由生物学语言和一般性教学语言两部分构成。一般性教学语言是不同学科教学中所共有的,主要用以组织教学活动,有转承、提问、指令、强化、心理调节等作用,它服务于生物学语言,体现了教学的教育性和艺术性。生物学语言是用以描述、阐释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符号系统,其中包括如生物学概念、术语、图表和专门代号等。它是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工语言符号系统,具有明确性和单义性的特点。 生物学语言是生物学教学语言的核心部分,是生物学科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体现了教学的知识性和科学性。
那么,应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生物学语言能力呢?
1、生物学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现象的发现、生物理论的提出都是科学家长期研究的结果。所以教学中既注重实践性,又有一定描述性和逻辑推理性。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语言具有实践性、准确性、逻辑性、整体性。其中生物学语言正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生物学科的思维主要有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三种类型。动作思维凭借的是实验器材等现场情景,形象思维凭借的是生命现象在人脑中反映之后呈现的形象,逻辑思维凭借的则是生物学概念、判断和推理,即生物学语言。在这三种类型的思维中,逻辑思维无疑是最重要的,人们多以逻辑思维水平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生物学语言概括和代表了生物学研究对象,它使我们摆脱了具体的生命现象而运用概念进行思维,从而更容易建立内在联系,更容易揭露客观生物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生物学教师应成为生物学语言的专家,对学生起示范作用。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是学科的专业人才,也应该是规范课堂语言的积极实践者,这样才能做到相辅相成,使教与学得到不断提高。教学语言必须富于启发性,善于引导学生开展思维、分析、判断和概括,促使学生通过积极思维主动地进行学习。所以准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课堂语言进行认真的准备,要做到运用概念、阐述现象、引用材料和逻辑表达上准确无误,不能含糊笼统、不可胡言乱语,也不能将生物学语言与日常生活俗语相混淆。
例如在学生学习 “遗传与变异”知识时,教师就应以性状、基因、基因的分离规律等概念、原理或遗传图解,来描述生命现象和阐释生命本质。所以生物学教师必须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研究生物学语言现象,提高自己的综合教学能力。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生物学语言。
生物学科中知识和方法主要积淀于生物学语言之中,正是有了生物学语言,才使得进一步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界成为可能。例如,学过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学生在分析生态现象时,总是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认知其结构特点与功能特点。在对某一生命系统现象有了认识之后,又必须将这一认识结果固定下来,而生物学概念、原理、 代号等符号语言无疑是固定认知结果的重要方式。生物学语言使生物学思想、概念物质化,并在此过程中使认知活动更清晰。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科学故事、技术与课本知识结合讲解,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中进入生物的殿堂,探索生物的奥妙,感受生命的魅力,体会世界的博大,领悟知识的崇高。
4、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是衡量学生生物学学习水平的重要方面。
学生从认知、理解概念到运用概念进行生物学语言表达之间有一个过程,必须给学生充分地指导和帮助并提供尝试表达的机会,课堂上应讲究教学民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提问和组织课堂讨论,可以利用角色换位等多种方式;在课外,可以让学生阅读生物学科普书籍,办生物学板报、进行生物知识科普宣传等活动达到训练的目的。例如在生物学作业和考试中,简答题能很好地反映学习结果,比较适合于检测、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对生物学简答题研究也能使生物学教与学形成良性循环,更有利于学生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学习生物学知识,强调生物学语言,是我们认识生命世界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我们在此基础上就会科学地分析和解释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提高学生对生物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