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就必须抓好听、说、读、写四个环节。听说依赖于思维,而思维借助于语言。因此,训练语言离不开训练思维。而语言和思维的水平又直接关系到读写能力的提高。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具体到英语教学中则是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那么,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从何入手呢?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拙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培养学生的语感
什么是语感呢?简而言之,语感即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它是通过长期反复训练在人的意识与行为之间建立的一种条件反射性的关系模式,是意识与行为间的自动化反应。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语感正是把握了语言学科的根本属性。现代化心理学告诉我们语言的习得与一般知识的学习有着不同的生理、心理机制。语言习惯的关键是语感的生成、发展和提高。因此一个人有了敏锐的语感之后,他在一读一听之际,就能从语言文字的表面形式中敏锐地感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义、形象、思想、情味等诸多内涵,并洞察、领悟作者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同时说写时,也能为自己的思想感情迅速捕捉到精确的词语、恰当的句式。
不难想象,学生一旦有了较好的语言感知能力,即语感,当他读到描写性、记叙性语句时,他就会在脑海里呈现出相应的现象,而读到准确的说明性、议论性语句时,就会在脑海里呈现出相应的概念和判断,从而准确地感知语言材料的内涵,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因此我们应积极致力于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语感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让学生多看一些难易适中的原著,看后,并让他们写些读后感。同时学完课文后,也可让他们进行背诵、改写和缩写练习,使之整体把握课文。这样,时长日久,潜移默化,学生就可以养成良好的语感,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感知能力。
二、培养学生捕捉文章中语言重点信息的能力
我认为,教会学生掌握文章思路和准确捕捉语言重点信息,对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至关重要。议论文和说明文一般都有提纲句和概括归纳句,就是记叙文也常有这种情况,而且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文中的重点段、主题句和句中的关键句以及文章的首尾句都是语言重点,对文章主题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学生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他就不仅能在阅读时使自己的思路融入到作者的思路中去,少走弯路,迅速理解主旨,并且时长日久,也能使自己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文章思路和捕捉语言重点信息的能力。
对于这种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种体裁的文章,以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并使之了解各种文章体裁的结构特点。其次,要让学生把握英语中常用的叙述、描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的不同,及其对文章主题的揭示作用。
三、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
众所周知,不同的民族,由于历史背景、生活环境、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就可形成不同文化规范和不同的逻辑思维。而这种差异却又时常通过语言反映出来。现实中,许多人学了几年英语之后,说不出、写不出一句地道的英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一味地用母语思维来学英语、用英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克服母语干扰,形成正确的外语思维定势的过程。而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外语思维定势,在英语教学实践中,首先,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对英语语言国家的各种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进而准确地把握英汉两种语言的逻辑思维和思想观念等诸多差异;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积极组织学生设立一些英语角和其它活动进行英语思维能力的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言学家海默斯说过:“语言交际有一个很重要的准则,它就是:谁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对谁讲话”。这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成功地进行外语交际,他就一定要具备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对句子结构和语法功能的学习上,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把句子放到上下文或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句子的正确性和交际功能。
综上所述,一个人如果具备了上述诸多能力,并能坚持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不断地训练和提高,他就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并使他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多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证明“交际”能力的提高,会对整个英语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它是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