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互联网 sk007 | 朱俊雄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  探讨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创新精神也称创新意识,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精神的引导下,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释放创新激情,进行创新活动。而生物实验的优势,就是使学生能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深化教学改革,把学生的能

  力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始终。

  关键词: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 探讨

  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也和其他学科一样,以受教育者为中心,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生物课堂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下面谈谈在初中生物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加强问题的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称创新意识,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精神的引导下,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释放创新激情,进行创新活动。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生物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

  创新素质的基础。

  创新精神是指一种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探索的精神状态。创新精神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保障。而一切创造都始于问题的发展、问题的探索,问题的解决。而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能逐步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平时要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问,敢于质疑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要满足于书本提供的现成答案,要去发现、去追踪概念和理论的形

  成过程。

  此外,对学生来说,教师、教材、辅导资料、试卷等是“权威”,这些“权威”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但“权威”不等于“真理”,也会有错误。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坚持“信仰”,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最新科技成就和自己的实践,对一些问题大胆提出质疑,通过师生之间交流探讨获得“真理”。

  二、加强探究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创新活动的工作机制。对中学生而言,主要体现在自学、探究、表达等方面,有效的预见性和主动参与性是创新教育作用于学生的两大特征。而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理论、概念,巩固生物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生物实验的优势,就是使学生能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三、改革课堂教学,发展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严重束缚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素质教育要求生物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开放性,即要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采用启发、发现、讨论、探索或以上各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以期达到最佳效果。由此看出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从比较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把这些事物联合为一组进行概括。在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在这种综合、对比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二是加强第二课堂,实践与理论结合。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促进兴趣的发展,更能促进能力的提高。例如:到公园去参观,动物园中动物的饲养和公园里植物的栽培;还可到野外考察,了解各种生物形态和生活习性等……使学生的生物知识得到应用,产生一定的心理满足和欢乐,巩固和发展了兴趣,能力也

  得到了提高。

  当然,生物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一人而异,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深化教学改革,把学

  生的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始终。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新金融世界《新金融世界》
《新金融世界》杂志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将技术快速多变的趋势和复杂的金融管理实践相结合,成就了《新...
中国稀土学报《中国稀土学报》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中国稀土学报》杂志官方网站。订阅投稿请联系杂志社。电话:010-62014832,地址:北京...
中国索引《中国索引》
《中国索引》本刊是中国索引学会主办的专业刊物。以促进我国索引学和文献数据库技术的研究,推动索引和文献数据库事业的发展,普及索引和文献数据库知识,进行索引学...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杂志,双月刊,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790/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
华北农学报《华北农学报》
《华北农学报》杂志,于198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3-1101/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文献综述...
泸天化科技《泸天化科技》
《泸天化科技》(季刊),创刊于1997年,由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本刊报道我公司化肥与甲醇、油脂化工生产相关的设计、科研、生产、建设等领域的新技术、新工...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