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提要:在校园中,学生会出现各种违规违纪现象,严重的会出现违法行为,从而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在青春期,学生出现一定的违规违纪行为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七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价值取向正处于发展时期,对事物的判断评价存在种种不足。研究七年级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以规范日常行为,杜绝不良诱惑,预防学生模仿甚至沾染上恶习,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违纪学生,甚至蜕变成不良少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七年级学生 遵纪守法 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校园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教育水平的提高对社会的整体稳定和谐具有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尤其是中学校园的每个班级中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甚至是成绩优秀但心理及行为存在一些误区的学生。这些同学不存在任何先天性缺陷,他们在智力、体力、生理、心理等方面发育正常,但是,由于教育方法、成长环境等后天因素的影响,导致与父母关系不融洽,不能严格要求自已,行为习惯存在偏差,学习不刻苦,不遵守课堂纪律及学校相关规定,甚至不尊敬师长,排斥老师家长的教育引导。
一、七年级学生遵纪守法意识的现状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七年级同学对社会问题具备了一定的解读和评价能力,由于自己分辨善恶是非能力差,一些学生容易对思想境界低的人的处事方式和行为产生认同模仿。同时,由于自身自控能力不足,不健康读物和网络影音资料会对其形成诱惑,加之网络游戏的交互性又会在同学之间相互感染,形成年级内班级间“小问题”、“ 小群体”事件的发生。而且,部分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长对自身言行的忽视,使学生极易学习而染上恶习,在不知不觉中出现违纪行为。
对有违纪行为的学生,采用嘲讽、呵斥、体罚等简单粗暴手段,会使部分学生出现懊悔情绪改正错误,同时,也会出现逆反心理,导致问题更加深化,出现固执敷衍、逃避隐瞒或野蛮报复等不良行为,从而加大培养优良品行的难度。
二、培养七年级学生遵纪守法意识的方法
教育全体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的意识,对违纪学生进行转化,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重视学生道德责任、法制安全意识的养成,“育人先育魂,成才先成人”。
1.以师德高尚的教师培养人格高尚的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的群体意识。
学校要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就要切实重视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教师是学生学习模仿的目标,榜样的示范作用会凸显出教师的教学心态、教育的目标,急功近利的冷酷教育必然会产生只重视成绩的无情学生。把常规的德育工作落实好,教师用心上好每一节课,用心对待每一名同学;落实日常规范,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在班会课上经常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在教学中,认真组织“学榜样,读好书”活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学校定期进行法制讲座,强化法制教育;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亲情教育……
教育呼唤人性,就需要教师高尚师德的坚守,以教师自身的价值认同实现对学生价值取向的感召,这就需要重视对教师素养的认同,重视班主任教师的工作强度,通过培训学习提升教师职业技能,通过相互的交流沟通释放部分不必要的压力,形成学校教育的集体合力,形成教学成绩显著,校园文化高尚,价值取向科学的群体意识,科学有效的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价值观念。
2.以校园文化为核心,形成社会化教育网络。
学生违纪行为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社会不良环境影响,学校要净化校园环境,严格执行校规校纪,整顿学生秩序需要良好的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不是说教,更重要的是以校园文化为媒介深深的触动学生的灵魂,以告别童年追求梦想,远离网吧避免诱惑,激情早读开放课堂,互助学习班级展示,劳动班活动,无声自习有序午休,学生干部自查,学生主持升旗等活动,在全年级形成良好的学生自主创建文明校园活动,积极构建文明有序的校园文化。
重视教育发展,就不仅仅是教育教学单位一个部门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到学生遵纪守法行为的养成更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整体的理解与支持,学校应多方争取社会力量来教育。利用好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烈士陵园、植树林区等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生教育延伸到校外,在实践中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实现在校行为与社会行为的统一,引导学生向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3.建立家长学校,搭建家校联系平台,形成家校联合的教育体系。
家庭是学生容易放松自己的地方,家长引导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深远而持久,孩子能否成人与父母的教育理念关系很大。在现实的教育中,一些家长教育与学校教育背道而弛,使学生在困惑中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与人生观,从而出现在学校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一天,一出校门,学生立刻就把老师的话抛于脑后,甚至染上恶习,以至来校后老师又要重新花费心思再教育,甚至要面对家长的指责和非议。
构建家长学校意义重大,通过家长学校可以进行“学生成长档案”试验,通过定期举行讲座和交流,利用好家校联系平台,让家长和老师及时的共同对学生进行引导;实行校园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进校园,进课堂;以家校联系本,上门家访等多种形式沟通联系;开设班级QQ群,创建教育话题帮助家长进行心理咨询,让家长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向老师咨询相关知识。从而实现师与生,亲与子,校与家三者之间无障碍的互动关系,为学生的人格品德积极发展建立良好的环境。
教育适合各种年龄阶段的人群,而七年级学生处在由儿童向少年成长的重要时期,是身体发育、知识积累、学习方法养成的重要阶段。学生已经开始出现由成人依赖向个体独立的转变,他们接触社会生活形成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客观反映,他们所产生的尚未定型的思想会影响其行为,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错误举动或违纪违法行为。由于少年时期人性的可塑性最强,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重点关注七年级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培养遵纪守法的观念,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实现自己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