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谈语文教学中的设疑提问
谈语文教学中的设疑提问
来源:互联网 sk005 | 方赟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   设疑提问   艺术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设疑提问   艺术
  】:课堂设疑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疑、提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坎上的一门艺术。
 
在语文教学中,设疑提问往往是密不可分的。以信息论的观点看,正确、熟练地运用设疑和提问技能,能够促进师生之间教学信息的交流与反馈,灵活有效地推动教学流程向前拓展。以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善于运用设疑和提问技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启迪学生的聪明智慧。同时,还能充分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养成敢于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习惯。以教学论的观点看,设疑和提问的过程,也是师生双边活动、互相交流的过程。因此说,设疑与提问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良好的提问,在于揣摩学生难于领会的问题,把握文章的主旨、脉络和作者的用心,抓住关键之处,要言不繁,相机诱导。
那么,设疑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课前设疑,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确定学习目标。
为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善导,而善导必须善于设问。在设疑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考虑“疑”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好奇心。所设问题应较浅显,能促使大多数同学积极探讨并初步解决。所设问题主要是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如教《谈骨气》时,课前可设疑:你是怎样理解“骨气”的含义?你是一个有骨气的人吗?为什么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在今天,怎样做才算真有骨气?这样设疑,由于联系了学生本身情况设疑,另外又紧扣文章内容,更能激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中设疑,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这类问题的设疑,应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引导性,要求指导明确,内容具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充分钻研教材,明确教学内容的要点、难点。设疑要紧扣要点、难点,另外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因而在课堂设疑过程中,既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要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说,课堂设疑应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点。课堂设疑除了要紧扣教学内容的要点、难点外,还要体现教学思维的连续性,也就是说设疑之间要有联系。当今,有些教师在课堂设疑中没有将问题用一条线贯穿,虽然设疑紧扣了文章的重难点,却像几块几块孤立的大陆板块。这就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容易分神。
三、总结设疑,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力,巩固已学知识。
这中设疑方式可在完成一项教学内容或一课内容全部学完之前设疑。它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所学内容,促使学生将知识系统化,认识深刻化,并为此提高综合概括能力。因此总结设疑一定要精炼得当,设疑不宜过多,最好能提纲挈领地提出疑问,也就是说学生通过看一两个问题就能把握整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另外,从素质教育的目的看,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设疑时应启发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联系生活实际去解决问题。
如教学《宋定伯捉鬼》时,在总结时这样设疑:“古代封建迷信盛行的时代,宋定伯仍能大胆捉鬼,生活在今天的你们是怎样看待封建迷信的?”这样设疑不但能巩固学生对文章主题意义的认识,而且还能使学生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提问即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其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引导学生深入推究、理解文意、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有些是有疑而问,有些则须无疑设问,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做到不枝不蔓,有条不紊。
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又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运用多种提问方式,富有层次性地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直问与曲问;②、顺问与逆问;③、单问与套问;④、独问与反问。要运用什么样的提问方式,当然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例如直问与曲问,有许多人不提倡直问,认为直问缺少启发性,但我认为在巩固记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时,用直问的方式还是很有效果地。但教学要巩固知识,又要学习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而教学过程应采取哪种提问方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所谓层次性,即传统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的认知层次,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做出不同的要求,以使优等生“吃的好”,学困生“吃的着”。这样对学生树立“人人都能学好”的学习理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有大有帮助的,对学生以后在工作和学习中,积极应对各种问题的发生也是很有益处的。
二、注意提问的技巧性,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1、在课文的重难点处设疑提问,展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在积极思维的活动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2、在学生思路易堵塞的地方设疑提问,以帮助学生理顺思路,顺路思考,开拓思维。
3、在学生“无疑”处生疑提问,引导学生学会生疑,激发学生在平淡的学习过程中引发心理冲动,从而能于平淡中见神奇,于平庸中见绝妙。
4、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设疑提问,使学生产生探究心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可以很好地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在讲解《触龙说赵太后》一文时,我引导学生鉴赏了触龙高超的讽谏艺术之后,提了这么一个问题“在触龙劝说赵太后的话中,哪一句最能指导我们今天的父母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在透彻领悟作品精髓的同时,联系学生的实际,使他们对生活的认知由低层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一个理性的高度,从而达到了一种很好的审美效果,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提问注意点面结合,最大限度发掘学生的潜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的素质。由此可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现代教育的归宿。因此提问应尽量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而不能常提一些只有少数同学才能回答的问题,以免挫伤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在面向全体的同时,也要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选择性。设计问题不能为优等生而拔高,也不能为照顾后进生而过于简单,其难易程度应是多层次的,使问题对成绩不同的学生都有针对性,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能够回答的问题。简单问题然后进生回答,稍难的让中等生解决,难度较大的让优秀生大显身手。所提问题要符合他们各自的特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掘这两个层次的学生的潜能。这样做,就可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容易收到预期效果。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经济视角(下旬刊)《经济视角(下旬刊)》
《经济视角》上半月的受众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者;各项战略、政策、措施的制定者;各项经济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及所有从事经济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下半月侧重于理论研...
新型炭材料《新型炭材料》
《新型炭材料》(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部级学术刊物。 《新型炭材料》刊载内...
教育与装备研究《教育与装备研究》
《教育与装备研究》杂志,月刊,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
孙子研究《孙子研究》
《孙子研究》杂志,于201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7-1503/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兵学动态、...
图书馆学刊《图书馆学刊》
《图书馆学刊》杂志,于197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033/G2,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编目与标...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杂志,于198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614/V,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