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民意识的内涵
公民意识是公民依据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对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主人身份的认同,对相应责、权、利的认识和价值取向。具体而言,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权利与责任意识教育;国家与民族意识教育;平等与公正意识教育;自由与法治意识教育;道德与文明意识教育。
二、思想政治课必须重视公民意识教育的原因
(一)目前中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存在问题决定必须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从整体上看,中学生积极要求上进,求知欲强,富有创造力,是大有希望的一代。但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缺乏社会责任感,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没有理想和奋斗目标。
2、缺乏社会公德意识,如损坏公物、乱扔垃圾,践踏花草树木等。
3、缺乏遵纪守法意识,法律观念淡薄,有的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中学生公民意识存在以上问题,必然会影响到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公民意识的最佳时期,是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法律意识形成的最佳时期,所以必须加强对中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
(二)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决定其必须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思想政治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公民意识教育是一致的,所以必须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三)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决定必须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政治文明以及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正如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所说:“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方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国家。”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加强中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才能培养出“四有”人才,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使社会和谐发展。
三、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
结合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涵和中学生年龄特点,中学思想政治课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一)在学科教学内容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
1、可结合“学会在社会中与他人相处,学会关心他人”这一内容对学生进行平等观念的教育。教师在讲授教材内容时,要突出这一点内容:社会上的人,不论他贫富贵贱,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在人格上,在法律面前,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所以与他人相处,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通过教学思想学科内容培养公民的平等意识。
2、可结合“依法治国”、“法律知识”这一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纪律教育。先提问学生:“世界上有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存在绝对的自由?允许公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学生很快会回答:“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接着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一个问题:“世界上为什么不存在绝对的自由?”讨论之后让学生发言,最后由教师归纳出原因:绝对自由是不能存在的。绝对的自由意味着每个人都随心所欲,他可以随随便便去伤害别人、侵害别人。如果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追求绝对的自由,那么我们所有的人都会随时随地受到侵害。任何权利或自由,都是建立在尊重他人权利的基础上,法律也正是基于太多数人在利益而制定的规则,自由和权利就是做法律和道德允许做的任何事情。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这样的问题,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纪律观念。
3、可结合“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一内容对学生进行权利和责任意识教育,在讲授教学内容过程中让学生明确以下观点:公民既享有权利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国家保护公民合法的权利,制裁公民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从而让学生树立权利与责任意识。
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与公民意识教育的结合点有很多,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教材知识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二)通过分析学生存在的现象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学生对身边的现象有直观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存在的现象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学校,存在少数学生不努力学习,导致学习成绩差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应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公民既享有权利又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学生也是公民,既享有权利也要履行义务,教育既是我国公民的权利,也是义务。公民要实现受教育的权利,就需要国家投入资金办教育,建设学校,提供教学设施,培养师资。国家现在已承担了投资办教育的责任,提供条件让学生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学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就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业,不努力学习就是不自觉承担责任的表现。通过分析这一现象中的权利与责任,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在学校,存在学生不守纪律和打架斗殴现象,可通过分析这一现象对学生进行法律纪律教育;存在“损坏公物、乱扔垃圾、讲粗口、辱骂他人”现象,可通过分析这一现象对学生进行“道德文明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分析学生中存在的现象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二)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结合社会热点教学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特点,社会热点是社会最近发生的大事,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结合社会热点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2010年发生的大学生药家鑫杀人事件就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法制纪律教育。可以这样设计一堂法制教育课:1、教师介绍“药家鑫事件”;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于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下车查看发现伤者倒地呻吟,因怕伤者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麻烦,于是从车内取出一把尖刀,对伤者连捅八刀,致其当场死亡。此后药家鑫驾车逃逸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2011年4月22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药家鑫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万元。
2、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由教师总结。
(1)驾车撞人后,从法律上要求怎样做?(拨打电话110报警,拨打120救人。)
(2)药家鑫杀人是不懂法律知识吗?
(不是。他撞人后故意杀人说明他对法律的蔑视,对他人生命不尊重,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
(3)药家鑫作为一名有着美好前途的大学生,一起简单的交通案件,如果用合法手段解决,不会改变他的人生轨道;但随着交通肇事案演变成故意杀人案,药家鑫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药家鑫事件”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