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爱学生,确实不是一下子就爱得起来的,八十年代我刚当教师的时候,只知道应该服从党的教育事业的需要积极工作,但对于我的工作对象——学生,既没有什么认识,也没有什么感情,有时甚至讨厌他们。在我心目中,可爱的学生没有几个,学习成绩如何作为衡量学生一切的标准。
对学生产生感情,并且那么珍视这份感情,多说也不到十五年的时间, 我已回忆不起这种爱学生的感情是从哪一天建立起来的了,我只感到随着年龄和教龄的增长,爱学生的感情越来越强烈了。
至于这是为什么,一方面,因为长期同他们在一起,发现了他们特有的可爱之处,也许是由于自己的事业心逐步有了提高,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和他们在一起总觉得有活力、有生气、有希望、有前途!当然有时他们显得可气可恼,但看到他们在我们身边长大了的时候,我们会感到从未有过的充实和难以形容的喜悦。
另一方面,几乎每年都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大量的学习材料的阅读,从理论到实践,一次次的升华,对热爱学生的深刻内涵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它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实质是人道主义这一重要的伦理精神。一个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的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
再一方面,对教育爱的内涵的认识。曾多次观看介绍魏书生、赵谦祥等老师的书籍,他们高超的教育艺术,无不表现出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性的教育理念。特别对教育爱的理智性和纯洁性的体现就更加真切。学习中深刻体会到,对教育事业之爱,对学生之爱,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然要求。并且还明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当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被理智所驾驭,不能保持它的真、善、美的道德本性的时候,那么这种爱不仅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作用,而且很可能走向它的反面。
一位名作家曾说过:“作家是为作品而活着的”。我们要说:“教师就是为学生而活着!”一切为了学生,这应该是作为一个从教者必备的幸福观和人生观。
当我们站在神圣的讲台上的时候,每每想到那是在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为着下一代的成长而努力,我们感到幸福;当我们看到学生懂事了、进步了,有所长进的时候,我们感到幸福;当不懂礼貌的学生会问“老师好!”了,不爱学习的学生交作业了,犯错误的学生自我批评了……,都使我们感到幸福。那是因为我们从这里意识到自己的心血并没有白花,我们播下的种子已经开花果实。当我们看到学生们离开了我们身边,在社会的不同岗位上各施所长,创造性地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时候,我们感到幸福。那是因为我们透过他们看到了祖国的未来,看到了事业的兴旺,看到了人类光辉灿烂的美好的前景!
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还是其它教育教学工作也好,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每一位教师也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只有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爱护和尊重学生,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育才能有的放矢。一个教师在教育事业上的成就才可能更辉煌,从而切身体会到身为人师的乐趣所在,幸福所在。
有这样一句话深深印在我心里: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失败了。
众所周知,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都喜欢,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走进老师心里。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就应平等的对待每个同学,这种平等在无人问津的学生眼里,就是老师给他们的青睐了。记得在我一次代课的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总是木木的,半天不见得说一句话。有些同学总拿他开心,他好象也不会生气,我发现时总是帮他争理,也经常开导性的给他一句。后来,这位从不和老师交流的学生经常到办公室寻求我的帮助,作为和他只接触了两周时间的我能得到他的信赖,更始我深知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不久前我收到考入大学的一位学生的来信。
亲爱的徐老师:
见信如面!真的好久不见了,您过的好吗?我心中一直惦念着您,以前不敢前去探望,怕老师问起学业无地自容,现在虽仍不理想,但也考上大学,故告诉老师,不负师恩。
想起以前初中的时候,我是一个那么不出色不听话的学生,你教那么多学生,本可对我置之不理,放任自流,但您却没有那样做,反而认真负责,使我一步步成长起来。以前您说过的鼓励和批评的话我都铭记在心,……
细细回想起我未曾特别关照过她什么,因为我都是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同学,只是做了一个教师应该做到的,我认为:一个学生如果不是天才也不是白痴,那么他和其他同学就是平等的。我经常对他们说如果怎样怎样会更好,同学们得到信心比什么都重要。正如在信的末尾所说:
我真的希望老师能多善待几个“现在并不出色的”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他们,我想这比升学率更重要,这是一种灵魂的力量,一种完善的人格会照耀我们一生,让我们永不迷航!
是的,我爱学生的时间晚了许多。说实话,有些时候爱还具有某种功利性和偏面性,爱的程度还不够,我想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真爱起来的。因为我们已初尝真爱的甜蜜和幸福,它象涓涓细流滋润着我和我的学生,我会倾尽余生,因珍爱学生而享受生活,这种幸福是任何一种行业不具有的,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机遇,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