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我国全新的教育模式对于我国教育中各个学科的发展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表现在体育教学方面,就是朝向终身体育和终身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文从创造能力为切入点,简单讨论体育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造能力 体育教学 发散思维 逆向思维
随着目前我国新课改内容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各个学科在教学标准以及要求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体育教育而言,已经从过去单纯的实现对学生身体上的锻炼转变到目前对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能力的全方位培养,这种体育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我国新课改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顺应我国新世纪对人才的实际要求。在新课改的目标下,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终身体育和终身健康,在保证身心健康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各种素质能力,创造思维以及创造力就是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所说的创造力,就是在对问题解决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其主要内容就是要在揭示问题的内部联系的前提下,实现对新联系的发掘和处理。所谓创造能力也该包括对问题发现和提出的敏锐性、解决问题方案的择优性以及解决问题的创新性等方面的能力。人的这些创新能力都是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来进行培养和锻炼,在培养的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教育因素的影响是其中的重要组成,而体育教育作为教育因素中的一部分,在对人创造能力的培养上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医学上来说,人创造能力的形成以及培养是与我们的右脑功能分不开的,人体的左脑主要负责理性的逻辑性分析,而右脑主要突出的是非逻辑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对于体育教育而言,首先最大的教育特点就是通过一系列运动实现对人体各种感觉器官的充分利用,并在完成相关体育动作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注意力、记忆力和观察力。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想象力和顽强的意志力,这些能力都是对右脑极好的锻炼,而通过对人体右脑的锻炼,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
二、体育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对于所有教育学科而言都应该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具体是指人们对于某些知识在接触、研究、探索、认识等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积极主动的心理特征,兴趣是人们开发自身创造力的必然前提,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完成对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只有学生对所学的体育内容和体育活动产生兴趣,教师才能更为有效的采用较为生动形象的教育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在学生在接收到方方面面体育理论知道、进行各种体育锻炼的同时,实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学习精神
在教育过程中首要必须要明确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是必须要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想要体育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就必须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主动思考的学习精神。学生只有在各类体育活动锻炼的过程中不断的寻求各种技术、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主动思考,才能更好得完成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提高体育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在体育教训二中可以采用的有效教学手段有很多,这里无法一一列举,就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而言,主要可以提高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动作想象力培养的有效性。由于体育动作想象力需要建立在一定感性形象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对新形象的创造,这意味着感性形象是提高动作想象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教学手段上多增加一些感性形象,例如一些动态的视频、幻灯片、图片等形式的示范,来为学生进行动作想象提供必要的思维前提,多做此类示范,在提高体育教学手段有效性的同时,也是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首先,逆向思维跟创造性思维之间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逆向思维就是需要在对问题的考虑过程中从常规思维的反面来进行思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由教师来给予学生正确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明确正确的动作要领,掌握其中的特点和技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进行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去观察错误动作,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思考出现错误动作的原因以及错误动作的危害性,在这个过程中领悟对正确动作要领的掌握。这种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培养体现。
(五)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的重点就在于将原有的信息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线索以及不同的角度上来进行思考,从而从多个层次上完场对问题的解决,在发散思维的过程需要把握灵活性和多端性这两个方面的特点,从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发散性思维创造出一切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探索,实现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让学生先实践后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教"弯道跑"技术时让学生在弯道上跑了以后,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身体向内倾斜是物理中学习的离心力原理。
二是通过设疑、提问等手段,发展思维。如跑步教学时问:腿后蹬后,为什么要折叠起来前摆?推铅球的出手角度为什么是40°-42°而不是45°呢?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讨论,各抒己见,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开发潜力,发展个性,促进多向思维。
(六)以多样化的教学来综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有的取向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整合、运用上还不尽完善,但在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打下根基。
2.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如培养形式灵活,培养层次结构多样化,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教学要以集体教学、分段教学、情景教学及理论教学等多种形式进行,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像、电影,访问体育明星,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史等,以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综上所述, 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的智力活动进行创造力的培养,促进他们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去获得运动知识、动作技能,掌握运动规律,从而达到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目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