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人和人的沟通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这也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也给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被绑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如何分析和利用网络特色,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已经“被迫”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本文分析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和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的挑战,并提出了实施的相应时策。
关键词: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背景
(一)何为网络
所谓网络,它是集电子计算机、数据库、远程通讯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是一种能联络世界各个国家、地区、部门及个人的高速信息交换技术。它能使每个人随时随地将文字、声音、色彩、图像、电视信息传递给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任何个人,网络中的每个人可以通过浏览器、聊天工具等既成为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源的提供者。在网络这个平台里,具有信息资源的开放性、信息空间的虚拟性、信息获取和发布的即时性、信息交流的互动性和自由性等特征。
(二)网络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新特点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社会行为等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作为时代先行者的大学生,更是深受其影响。几乎每名大学生都有自己的QQ号,有自己的电子邮箱。他们极喜欢在这个“互动式社会”里交友、讨论。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更为强烈和深刻的影响。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提供给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带来的极大的冲击,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网络环境影响下,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体意识是好的,他们依然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随着网络环境影响的迅速扩大,特别是各种各样相互冲突的思维、观念在网络上流传后,由于鉴别力的缺乏,大学生思想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1、思想偏激,过度追求纯粹自由和绝对平等、民主,对各种社会的约束感到压抑,我行我素;2、精神滑坡,信仰多元化,矛盾思维突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缺乏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社会热情降低;3、价值迷失,信奉为索取而贡献的人生信条,对传统道德教育中先公后私、集体主义和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等宣传表示不以为然,甚至反感和厌倦; 4、行为失落,有较强的个人功利主义倾向,往往考虑个人功利超过了对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考虑。
二、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作为教育者的高校,如何分析和利用网络特色,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已经“被迫”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
近几年来,各高校也纷纷主动出击,探索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途径,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他们利用网络及时迅速传递信息,构建良好的交互界面,加之多媒体技术融声音、图像、文字为一体的动感十足的方式,使学生更轻松、快捷地接受了教育,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授效率,产生了比传统教育形式更好的效果。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应当看到的是在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巨大的危机和不足。
1、网络监控力不足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漏洞
作为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在网络技术上对比一些发达的国家,特别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明显处于略势。由于“网络防火墙”的薄弱,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敌对势力凭借其资金与技术的优势,可以肆无忌惮地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网络上90%的信息是英文,网络文化实际上受西方文化主导。他们充分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传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极力向我国传输破坏社会主义稳定发展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想,尤其是向青年大学生大力宣传、兜售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企图通过政治的渗透和文化的传输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而大学生的热情往往会被这些敌对势力和分裂势力所利用。
2、网络亚文化对学生心灵的不断冲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网络这个平台上,有优秀的文化成果,也有大量的垃圾信息和不健康的内容,其中不乏有色情、淫秽等信息(在一项对近3000名青少年的调查中,承认访问过色情网站的青少年占46.9%。),对于大学里这些心理尚不够成熟的“准成年人”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它们侵蚀了部分大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好的负面影响。据统计,有80%的学生是因为迷恋网络而导致成绩下降。北京某高校还曾发生过两个专业90多名学生中竟有超过1/6的学生因沉迷于网络而导致考试不及格,最终退学的事件。这种现象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学业的消极影响。如何将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已成了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面对网络时代的严峻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主动出击,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高校稳定。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在各高校我们都有着一支坚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他们自然构成了这场“网络阵地争夺战”的主力军。但这支主力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一直停留在灌输式的传统教育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教育者单向开展,教育也基本是在矛盾出现后的纠正教育。这种教育效果也很有限,也不适应日益发展的网络时代的要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改变过去那种满足于给学生现成结论的做法,代之以引领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的分析网络和社会上出现各类现象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判断是非的水平,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当然,在引领和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研究和领航功能。
(二)建章立制,规范和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
随着网络空间的开辟,越来越多的人想在网络上获取利益。基于这个原因,有些人利用网络的自由性、信息的不可控性,将不健康的信息用为诱饵。这些诱饵已经超出了社会首先和法律水准所能适应的范围。因此,要做好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就必须大力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生活空间。首先要建立网络信息管理机构,组织建设一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和一支网络信息监控管理队伍,制订网络管理规定,明确网络使用规程等,这些都能对网络使用者起到规范和警示作用。其次,还要采用高科技手段如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等技术手段对进出信息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清除网上反动、黄色、暴力的内容。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