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让高中语文教学更添色彩
让高中语文教学更添色彩
来源:互联网 sk012 | 林君慧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语文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它覆盖泛,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语文教学因语文之特点,本应能丰富多彩,生动有活力。但受困于高考成绩压力,受缚于原有教学习惯,高中语文教学略显压抑,授课创新不足,互动不够,苍白少色彩,无法有效激起学生学习激情,事倍功半。本文从多角度阐述如何运用情境教学,丰满课堂教学内容,让高中语文教学更添色彩。

  一、运用情境教学有助于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所谓情境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基于教材的内容,借助信息化手段或相应的道具、工具,创设情境,激发情意,引起学生一定的课授内容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最优化的心理情意状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其核心内涵是培养情境,提高效率,激发情感。运用情境教学,可从以下三方面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提升语文教学互动性。新课改后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生动活泼、上进健康的文章,也有许多意境深远、蕴含哲理的诗词,以及知识丰富,逻辑性强的说明文、议论文,这些都要求教学模式不能再是呆板枯燥,一成不变。而情境教学重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方式以教学互动为主,着眼点为将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境培育相结合,可有效改变原有的高中语文教学一讲到底、学生听、老师讲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为老师先行引导、科学点拨,学生主动融入、积极学习的良性互动的教学模式,打破以往简单、单一的教学模式,要变单向的“灌”为双向的“感染”,促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让激情洋溢于教学中。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高中语文面广,知识点繁密,课业量大,这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了更加的要求,也相应提升了课堂教学的难度。长期以来,很多语文老师用传统课堂教学辅之以大量的课后作业,去帮助学生应对考试,这仅能让学生知道该学什么,而却没有教会他们更为关键的是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和鉴赏、评价,使其无法感觉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对语文学生失去了兴趣,只以简单应付甚至逃避的心理学习语文,这难免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而情境教学能以学生发展为宗旨,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重点放于教学生为什么学、怎么学上,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将知识内化和深化于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增强教师教学创新性。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这些与课改后的课程要求不相符,也不能顺应新时代高中学生个性鲜明、获取信息渠道广等特点,更使得教师因循守旧,满足于原有的教学水平,不主动创新教学理念、方式。而情境教学更注重学生情境的体验,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参与、合作、探究的积极性,知识教育以及价值观、世界观的培育兼顾,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这就对教师课程的整合能力、课程资源的组织、开发、利用能力、合作学习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能力、同学科和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能力、行动研究和自我发展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需要教师要主动转变理念,将自主、创新、研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融入自己语文教学习惯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若干建议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形式因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不同而异,因学生个性需求不同而各异,因客观现实的不同而各异,这是情境教学的魅力所在,也有相当多的同仁先进提出了众多的有益运用形式。受限于篇幅,本文不以具体的教材为例,也不对具体情境设置作深入探讨,仅粗略提几点对运用情境教学的建议。

  (一)紧扣学生需求设计情境。情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而学生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和最终服务对象,运用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就在于能否有效激情学生的认同感和求知欲。为此,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学生的需求特别是生在大时代背景下的个性化需求为情境设计的出发点,更新教学观念,有针对性的运用学生较为熟悉的语言,感兴趣的情景制定教学策略,使得授课内容与社会各种信息之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既丰富课堂知识内容,更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感和内容的开放性,从而能让学生为课堂内容所吸引,提高学习的兴趣;情境设计需与学生智力与知识水平相适应,不宜太难或太易,太难则得不到学生配合容易冷场,太易则会让学生无须多思容易快速失去兴趣,应在难易之间的结合点特别是知识的增长点上设置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这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情境设计还应注重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在课堂上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提问、自由探讨、自由参与、自由探索,也可就老师给出的看法、答案发表自己的意见,促进学生在这样的自由互动中,思维变得越来越灵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依托教材内容运用情境。文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的依据,情境是教学手段,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教材内容是情景运用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情境设计、展开的根,离开教材展开的情境是无源之水。为此,运用情境需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师要下功夫研读教材,认真阅读、研究、分析文本内容,依据文本提供的信息打造情境,为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服务;运用情境依托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的主题,通过各种形式将教材内容本身的意蕴以及文字的魅力渲染给学生,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的和谐统一;运用情境需合理安排授课内容时长,选准新知识的切入点,以形象的设计、适当的铺垫展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一定的梯度,承前启后,有连续性,以便学生了解、理解教材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情感体验,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使得学生课后能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此外,运用情境要提炼教材内容的趣性,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探究的兴趣。

  (三)善于因地制宜丰富情境。情境设计应求质量、重效果,关键就在于善于因地制宜,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创新,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语文情境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促进学生智力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收到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从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入手设计情境,语文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将教材内容跟其形成、运用的社会和自然情境相结合,通过与语文紧密相关的社会生活如情感诉求、书信表达、观点阐述等问题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社会生活,去分析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再如利用问题探究设计情境,展开探究、讨论、理解或问题解决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情感,使学习变成一种自在、愉快的情感交流活动;又如运用多媒体设计情境,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借助电、光、形、声的有效组合,声像文结合,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打破了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丰富多彩的信息刺激,为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思维设置广阔的空间。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本站致力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同类杂志信息整理收录。本组稿中心并非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社官方网站!投稿请联系杂志社,文章是否采用以...
分子科学学报《分子科学学报》
《分子科学学报》(曾用刊名:分子科学与化学研究;分子科学学报(英文版)),1981年创刊,以报道国内外分子科学领域的新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为主要内容,以繁荣我国科学技术事...
西北植物学报《西北植物学报》
《西北植物学报》(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中文核心期刊。获奖情况:全国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第...
工业审计与会计《工业审计与会计》
《工业审计与会计》1988年创刊至今,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是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主要栏目设有:本刊专稿、领导谈审计、改革信息、专题报道、工作研究、理论研究、经...
平凉政报《平凉政报》
《平凉政报》(月刊)创刊于2001年,由平凉市政府办公室主办,有针对性地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党委政府的重大政策文件向社会公开。财税、建设、土管、环保等执法部门和...
小学科学(教师)《小学科学(教师)》
《小学科学(教师)》以"小学科学课课堂拓展儿童科学思维能力培养"为办刊宗旨,以小学语、数、外、科、音、体、美教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延伸初中数、理、化、生、地教...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