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时下,人们都对“家庭暴力”这种社会现象深恶痛绝。不过,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在我们平时与孩子说话当中,也常常存在“语言暴力”。这种隐性的暴力,对影响远比“家庭暴力”要严重得多。
前几天,到一同事家作客。同事的5岁的儿子在给金鱼换水时,不小心把鱼缸摔碎了。同事一把拽过儿子,气呼呼地说:“下次你再摔碎鱼缸,我就打碎你的头!”孩子吓得噤若寒蝉,大哭不止。纵观现代家庭中的“语言暴力”,主要分以下几种:一是恐吓。就像同事吓唬儿子那样。经常用话恐吓孩子,孩子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敏感、恐惧等心理反应,严重的有可能造成孩子发育不良、智力低下,出现神经衰弱、偏执、强迫等症状。一种是攀比。一些家长平时总爱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攀比。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以至于孩子在某一方面如考试成绩等做得不够好,或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家长便“出口便训”:“你看看楼上的XX,人家就考了100分,你才考80分!”“你瞧瞧XX,她不是班干部,居然比你这个班长还优秀!”类似这样的“训斥”,在现代家庭中可谓比比皆是。这类的“语言暴力”看似在“激励”孩子的斗志,实则是在抹煞孩子的成长,长期“施暴”,孩子会养成自卑、压抑的性格,进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有一种就是故意夸大事实。一些家长在批评孩子时,故意把孩子的错误放大,以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更深刻地认识到错误。其实这种方法更易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为以后撒谎、吵架、欺骗等行为埋下祸根。朋友8岁的女儿偶尔一次偷拿了家里的钱,买了小食品。朋友两口子发现后,一顿“雷烟火炮”:“这还了得吗?你天天这样偷下去,早晚要被警察抓进监狱!”——其实,孩子偷拿家里的钱,只是“首犯”,好好批评一下、讲明道理就可以了,而如此一顿“狠批”和“联想”,无形中夸大了孩子的错误,使孩子以后做事更加畏首畏尾,怕这怕那。这对孩子的性格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语言暴力”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它之所以常常被家长们所忽略,就是因为它常常产生于家长的“气头”上,且给孩子造成的影响是隐性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共同的心愿。因为孩子是父母们的明天,是国家的希望。为了我们的明天更美好,国家更富强,就请家长们重视家庭中的“语言暴力”吧,正人先正己,教育孩子就从杜绝家长自身的“嘴上污染”开始吧!(
玉指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