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用的父母外出经商、务工,把他们留在原地交给其祖辈或其亲戚照料,这部分孩子由于长期亲子分离,得不到父母面对面教育和关爱,存在严重的亲子教育缺失,导致许多心理问题。
晓晓,一个流失的高二学生,于2005年春季学期插到我所带的班。据我多方调查了解得知,他是一个农民工子女,父母双双于四年前去浙江打工,他和他的妹妹留在农村老家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读小学时成绩还较好,毕业后考入本区某重点中学,住宿在校。由于自控能力差,再加上有可供自己支配的钱,就经常偷偷地到网吧去上网,后来因迷恋网络游戏,学习成绩每况愈下,还养成了抽烟、酗酒、逃学等不良习惯。进入高中后情况更糟糕,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还与社会上的一些无业人员在一起,后因打群架,又害怕学校处罚而结伙外逃,为筹集外逃的费用,敲诈本班同学为其筹钱筹物。外逃后被找回学校,拒绝接受老师的批评,并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多大的过错,完全是他自己的事,与别人没有关系。当老师说:“你既然不肯接受我的批评,也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更谈不上改正错误,那我只好请你到学生处接受处理。”他一听要将他交到学生处,他转身就走,并边走边说“我不读书了,你把我认倒起”(威胁老师,要报复的意思)。出去一周以后,他的父母知道了,就委托他的一个亲戚来到学校,要求继续读书,可原来的班不愿接收,后来就找到我,恳请我收下他,并保证改正过去的一切不良习惯,认真读书,我就收下了他。三天过去了,我发现他早自习时在教室打瞌睡,我把他叫进办公室,耐心询问后,他告诉我,他昨晚没睡觉,又去上了一通宵网。我听后非常生气,但我强压怒火对他说:“谢谢你的坦诚,你愿意给我讲出实情,说明你信任我,也说明了你知错,但我希望你用实际行动改正自己的错误,同时你还应该想一想,你这样做,对得起你的父母吗?”他听后提高嗓门对我说“是他们对不起我,不是我对不起他们。”我感到非常惊奇,问他“我没听懂你的意思,他们在外面辛辛苦苦找钱,供你吃、穿、用,供你读书,他们怎么对不起你了?”他回答说“要不是他们把我丢在家里就走了,我怎么会像现在?我恨他们。”更让人震惊的话还在后面,“等他们过年的时候回来了,我要和他们分家。”我说“你家里就你一个儿子,你打算怎么分法?”他回答说“要他们给我几万块钱,我就和他们脱离父(母)子关系。”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正处于身心成长最重要阶段的他,存在着与父母沟通困难的问题,慢慢的让他感觉生活中缺乏爱,自己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有被“遗弃”的感觉,这种被遗弃的感觉让他产生叛逆心理和仇视态度,出现打架、抽烟、上网、喝酒等不良行为。正因为如此,个人的开支也增大了,越来越感觉到钱不够花,便找父母伸手,由于父母没能随时满足他的要求,他便瞧不起他的父母,认为他们没本事,再加之有时还要批评他,于是他就对父母产生一种仇视心理,出现感情危机。由于亲情缺失,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说出让人意想不到的话,这样久而久之,还会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对农民工子女教育责任的重大。我便丢下手中的事,打算与他谈一次话。我就从“要他们给我几万块钱”这句话入手,对他说:“你父母每月能挣多少钱?”他说“不知道。”“那你知道他们现在还有多少钱吗?”“也不知道。”“他们每月要给你爷爷、奶奶、妹妹和你,每月多少钱?”“一千、 八百不等。”“包括你和你妹妹的书学费吗?”“不。”“如果说他们每月每人挣1000元,给家里寄回1000元,还有1000元,除了他们的生活费和日常开支外,还能剩多少?”“只有几百元了。”“一月几百元,一年就才几千元,还要给你和妹妹交学费,再加上许多的家庭开支后,一年还能余下多少钱,你知道吗?”“老师,我明白了。”“要他们给你几万块钱,现实吗?可能吗?”他沉默不语,过了好一阵才说:“老师,我错了。” “你知道‘血浓于水’这个成语吗?”“知道。”“父子情深 血浓于水,父(母)子亲情,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无法选择的,从降生在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刻,便注定了一种无法割舍的血缘关系,并从始到终永远相伴一生。正如一首诗:我们的欢笑,是父母脸上的微笑,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却总也走不出父母心灵的广场。亲情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总是那么的真挚与无私,不搀杂任何的虚假,在父母的眼中、心里,看到的、想到的永远是自己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以自己的孩子为重,即便自己受苦受累,即便自己节衣缩食,也毫不计较。父母从不和自己的孩子算帐,因为父母没有想过付出之后要有什么回报,只是真心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那是父母最大的安慰与幸福,做为父母只会毫无怨言的付出、付出、再付出。亲情是是一条湾湾的小河,流趟着关爱和宽容,昼夜不停,直至永远;亲情是溶入血液最真挚的爱,是人间最永恒的美好情感,她能照亮人漫长的坎坷之路。‘异乡的风吹不落你对亲人的思念;他乡的雨淋不落你对亲人殷殷的情怀’。亲情,与时空、地位、贫富无关,无论我们走多远,无论分别多久,亲情总把我们的心牵扯。你学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每当身处异地的游子孤独寂寞时,便会不由自主地想念父母亲情的关怀。风风雨雨的世界,风风雨雨的人生,家总是人生最幸福的港湾,你怎能与他们分家,又怎么能与他们断绝父(母)子关系呢!”听到这里,他已经流下了悔恨的眼泪,并说“老师,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再也不这么说了。我会主动和他们交流,好好学习,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你应该学会自己调试心理,比如:阅读有益书籍,参加娱乐活动; 学会坚强、自理 ; 学会自信 ,相信孩子永远是父母心理最爱的宝贝; 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有困难就说出来,相信周围的人会帮助你的;多与父母交流,多写信给父母,告诉你的生活、感情和想法等。消除自己心灵上的‘荒漠’,还自己一片感情的绿洲。”
这个学生的转变,使我深深地体会和认识到如下几点:
1、要有耐心。人不是机器,当时通过教育思想转变了,遇到外界因素的影,会反弹的。
2、要有信心。做件事要成功就得有信心,没信心会半途而废的。
3、要有关爱之心。学生也是人,是懂得感情的,老师关爱他,他会感激老师,老师的话才对他产生作用。
4、要有恰当的教育方法,以理服人,找准突破口。要教育学生,使他们成为成才的好人。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讲究方法。我的主要方法就是以理服人,不以势压人,与学生平等交流,讲道理,对这个有逆反心理的具体学生,还要找准突破口。这个突破口不是别的,就是他要他父母亲给他几万元钱。利用这个突破口,同他讲道理,最后使他心服口服,承认了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