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旅游业日渐发达的今天,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已成为常态,在旅游过程中如何规避暴力或潜在暴力侵害,保护大学生身心安全,打造健康出游行程,应引起校方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关心。本文通过相关案例,分析了大学生旅游时遭遇的暴力或潜在暴力侵害,并探讨了这些危害体现的特点以及原因,作为校方管理,安全教育延伸已刻不容缓,通过加强安全管理使大学生最大程度的规避旅途中的暴力侵害。
关键词:暴力侵害 大学生 旅游活动 安全教育
目前,我国旅游市场迅速发展,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同时,随着现在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提高,大学生出游需求日益增大。但在校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出游经历少,很多人在出游过程中遭遇到诸多暴力侵害事件,社会影响日益增大。如果听之任之,不仅是受伤害的大学生蒙受身体和精神的痛苦,从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来看,更不利于培植新兴的青年大学生旅游市场,进而影响一地乃至一国的旅游形象。如何提高大学生对旅游环境中不和谐因素的防范意识,从哪些方面来规避此类侵害事件的发生,打造安全快乐的出游环境是本文着力探讨的内容。
一、大学生旅游市场形成及特点
根据旅游市场学的阐述,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和条件下,具有购买力、购买欲望和购买旅游产品权利的群体即构成旅游市场。大学生群体拥有寒暑两假期生活这一长时假期和较多的法定假日,出游时间有保证,在父母的经济资助下,在旅游行业的刺激下,高频率、大规模的出游成为可能,加之正值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旅游购买欲望强烈,所以大学生旅游市场已经形成并逐步发展,正体现出自己的特点。
首先,随着我校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在校大学生数量日益增长,作为较高学历者,他们的知识及各方面的素养都较高,易接受新事物,对外出旅游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认同感很高,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其次,市场开发渠道不够顺畅,大学生旅游自发状态明显。大学生出游以父母资助为主,旅游企业提供产品的相对不变的高价位,令大学生望洋兴叹;另外,学校管理方出于安全考虑虽然没有表明严格禁止在校大学生外出旅游,但也是采取不主张、不支持、不反对的模糊态度。这就导致了一方面大学生希望寻找却找不到合适的旅游企业,另一方面旅游企业不能放手大胆地去做学生市场,所以开发渠道不够顺畅,导致自发状态显明。
再次,大学生旅游群体追求自由、崇尚知识,偏好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他们更喜欢去一些充满自然气息、富有刺激性和探险性的景点,热衷于费用较低的自助游,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旅途的风险。
二、旅游过程遭遇问题回眸
案例一:地点张家界,两个本地人在争抢一对学生模样的情侣,一人拖着那个女生的手,正在跟另外一个张家界本地人争吵,大声说着:“这是我先联系的”,另外一个人也在拉那个男的,说是游客先找他们的,他们就在那扯。后来那对学生不耐烦了,那男生为了保护他的女朋友,就把拉客的两个人的手甩开,大声说:“你们干什么,我们哪都不去!”可能是甩的太重了,被甩手的那个中年妇女一下楞住了,几秒钟后,一下就爆发了,惊天的骂声,然后冲上去准备和那个男生打架。接着,只见周围赶客的都不赶了,都围了过来,他们很默契的都围了上来,围了大概三层,让外面的人都看不见了,然后过去几个强壮的男人,拖着那对学生情侣就往巷子里拖。
案例二:某景区于去年五一期间发生了一起严重暴力事件。 由于正值黄金周,游客特别多,游船供不应求,船票也异常紧张,排队购买船票的游客犹如一条长龙。因为一位游客的插队,学生与售票员发生了争执,本以为只是小小的冲突,可是在游玩归途中,却突然冲出几名男子,不问青红皂白一阵拳打脚踢,导致学生其中一人重伤。
案例三:接二连三的暴力事件令越来越多的游客对墨西哥某城市望而却步。在酒店区美丽的海滩上,记者零星看到一些外国游客正在享受日光浴。大街上的酒吧和餐厅也不似往日般热闹和喧哗,联邦警察和反毒军用车辆不时呼啸而过,缉毒军人的增多反倒成了街头一大“景观”。
在墨西哥接待的外国游客中,有80%是美国人。每年3月,美国大学生一般会利用春假,成群结队赴墨旅行,形成墨西哥旅游的小旺季。但自去年底以来,美国当局频繁发布旅游警告,特别提醒美国公民谨慎前往阿卡普尔科,造成今年当地以接待美国学生团为主的酒店入住率只有10%。“根本就没人预订,父母亲出于安全考虑不允许孩子们到这里休假”。
以上三个案例非常典型,社会素养较高的大学生,外出旅游的安全防范意识还比较薄弱,安全出游准备不足。旅途中发生冲突时往往被粗鲁的对待,遭受身体和精神的伤害,暴力事件连锁反应较大,不仅导致区域乱局、旅游胜地门可罗雀,更会影响旅游业市场开发及持续发展,所以毫无疑问,这些暴力侵害因素是旅游业着力规避的。
三、暴力侵害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通过相关案例可见,高校学生出游时遭受的侵害主要表现在:
在旅游景区内,与景区工作人员及其他游客可能引发的冲突;二是在当地旅游环境中,因为食、住、行、购等方面与当地商贩及居民发生冲突;三是旅游目的地社会治安隐患和暴力乱象带来的安全威胁。
原因分析:
首先,大学生旅游安全意识薄弱,对旅游环境隐患无防范意识;
其次,景区管理制度和措施不规范带来的潜在威胁;
再次,当地治安环境不够完善。
四、规避暴力侵害对策探讨
高校大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年轻、好奇的个性使他们喜欢探究新的事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是一项极好的文化娱乐项目,不仅能愉悦身心,还可以扩大交际、增长见识。维护好、开发好大学生旅游市场需要多头并进、齐抓共管。
首先从旅游的主体——大学生来讲,思想上要重视旅游安全,要有规避侵害的防范意识。如:旅游不要因为省钱坐黑出租,不听信黑车司机的花言巧语;不到无证、不规范等餐馆就餐;不要参加没有保障的“一日游”等。其次,在出游前做足准备,通过网络和旅行社等多方面了解旅游目的地有关食、住、行、游、购、娱等与旅游活动有关的安全信息。再次,对当地旅游治安环境做一定了解,尽量选择治安状况良好的旅游目的地。
其次从高校一方来讲,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应当充分正视大学生旅游市场,积极扶植大学生旅游社团发展,鼓励学生自我管理,发掘旅游带来的积极效应,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旅游安全教育。
再次,作为旅游市场最活跃的旅游企业,积极开发适合大学生旅游的产品和线路,借助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平台,将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学生,并考虑与高校的行政部门联合,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探讨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修学旅游、文化采风、探险活动等。